第687章 庆功宴(1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3034 字 4个月前

“自章武三十五年后,大明四方扰攘,孙儿多次领兵,身先士卒平定叛乱!”

“孙儿广开言路,采言纳谏……”

“孙儿整饬世家大族,为朝廷开源税基……”

“孙儿……”

朱咸铭说了许多,把自己一生的功业都讲了出来。

不得不说,他确实做了许多大事,他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他原本以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就可以让天下人服气,就可以得到自己爷爷的原谅。

哪知此时,龙椅上的朱审焯怒斥道:“你这篡逆的孽障……还不跪下!”

朱咸铭本能就想跪下去,就如三十多年前那样,在世祖面前他战战兢兢,从不敢有任何违逆之念。

可他毕竟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后三十年经历过大变故,心性刚毅远超当年的小小亲王。

所以虽然膝盖稍弯,但朱咸铭最终又站直了,极为不甘的看着龙椅之上,须发皆白不怒自威的世祖爷。

那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也是他唯一极度畏惧的人。

“跪下!”朱审焯站了起来。

朱咸铭的腿在颤抖,他的脸上带有悲愤,他看见了厉太子那些人在笑,他的腿依然在颤抖。

“世祖爷,我爹有功无罪!”

侧方响起一个洪亮且刚毅的声音,朱咸铭不用听就知是老十三。

本以为当下是与全天下为敌,本以为是无可依靠,但眼下听到朱景洪的声音,原本悲观绝望且惊恐的朱咸铭,在一瞬间被注入了精气和勇气。

以至于此刻,他面对宝座上的爷爷,再度抬起了自己的头颅。

“爷爷,我无罪!”朱咸铭不再过多解释。

宝座之上,朱审焯目光有犹如喷火一般,死死盯着御阶下的朱咸铭。

“来人,将此逆贼处死!”

立马有侍卫从左右拥来,极为粗暴的控制住朱咸铭后,竟直接将他摁在了地上,紧接着一名侍卫抽出了佩刀……

眼看着刀锋越来越近,朱咸铭是万分惊恐。

他虽然是皇帝,但归根结底是个人,是个不想死去的人。

他口干舌燥,他目眦欲裂,他身体颤抖,他死命挣扎……

可是,他的一切都毫无作用,当侍卫扬起刀狠狠斩下时,朱咸铭怒吼道:“老十三,护驾!”

乾清宫御榻上,朱咸铭猛然坐起身。

他的衣衫已被冷汗打湿,盖在身上的被子也被其扯烂。

梦里的情形还影响着他,让他依旧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让他分不清现在是活着还是死了。

“陛下,您怎么了?”

几名小宦官来到榻前,他们负责近身伺候,以便随时可听旨做事。

“叫十三来,叫十三来!”

朱咸铭语气急切,很显然他还未恢复过来,只因刚才的梦实在太真实,何况还是经历他这辈子最怕的场景。

“陛下,可是要传襄王殿下?”小宦官硬着头皮答道。

被这样一问,朱咸铭稍微警觉了些,然后神思逐渐清明下来。

又有一宦官试探着问道:“回禀陛下,十三爷他远在东南,可是要传旨请他回京?”

这个时候,朱咸铭已恢复冷静,他知道自己失态了。

他调整好了呼吸,神色肃然说道:“没事了,出去!”

“是!”

几個小宦官退下之后,朱咸铭拉紧被子微闭双眼,扶额独坐榻上回想着刚才的情形。

虽然知道是梦,可眼下再回想起来,朱咸铭亦是心有余悸。

此刻他不禁在想,若真有阴曹地府或是西天极乐,自己又该如何面对世祖爷,如何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在朱咸铭思索时,程英也已接到奏报,着急忙慌进到了乾清宫内。

他先是找了几个小宦官问情况,了解细节之后便严厉吩咐,今晚这件事绝不许再议论,否则直接打死。

几人不解其中深意,但在乾清宫当值的人,最清楚就是不该说的不说这道理,否则便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命开玩笑。

吩咐完这些,老太监程英方进到皇帝寝室内,此刻朱咸铭仍坐在榻上。

“陛下,您无碍吧?”

程英是朱咸铭心腹,是天下少有能得其信任的人,所以朱咸铭愿意说几句。

“方才做了个梦,世祖爷说我是逆贼,还说要杀我……”

听到这些话,再结合刚才小宦官的回话,程英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他是真的没想到,皇帝竟对襄王信任如斯,在危急时刻只想到这位来护驾。

“陛下,十三爷在东南已得大胜,想来不日就会返京了!”

“嗯!”

应了一声后,朱咸铭又问道:“现在是何时辰?”

“陛下,刚过丑时!”

换句话说,从皇帝洗漱完睡觉到现在,才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

“你下去吧,朕歇了!”

“奴才伺候陛下就寝!”

上前扶着皇帝睡下,程英灭掉了几处烛火,然后便退出了寝室去。

正统十五年四月初八,黄历上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原本冯渊不太信这些,可当他收到一封请帖后,让他的观念有了些动摇。

请帖来自他的同学,邀请他今晚参加宴会,准确的说是参见征夷庆功宴。

这次的宴会,主要宾客当然是文武官员,也邀请了地方大族和一些学子。

东南七省学子极多,但学子参会的名额只有五十,所以得这份请帖很不容易。

能得到这份请帖,全靠了冯渊那位同学。

此人名叫李自恒,去年头次参加春闱,便高中二甲第二十五名,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绝对称得上的年少有为。

冯渊能收到这份请帖,显然得到李自恒的认可,由此可见他也极优秀的人,才能在国子监交到这样的朋友。

冯渊学习非常刻苦,而且经历过大起大落,做人做事做学问悟性都极高,被同样有能力的人看重不稀奇。

当然,他俩能走得这么近,冯渊接济过李自恒,且格外照顾其自尊心,想来也占了很大因素。

只可惜,科举考试到了会试这一关,考试成绩跟学问高低并不绝对匹配,所以冯渊就落榜了。

“自恒兄,你这份礼,实在太厚重了,叫我……”

因科考排名极好,李自恒在结束吏部“观政”培训后,被分到了都察院这种清贵衙门,而后被派到金陵做了巡农御史。

李自恒家庭条件很差,小时候没少受苦受欺负,做了官之后自是嫉恶如仇。

原本他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很难混得走,说不定也会被参个“沽清正之名,使地方多事”,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免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