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魂归情处(1 / 2)

大明的船队在浙江登陆,正在积极建设港口的工人们开始还以为是大军凯旋了,兴奋地放起了鞭炮。

然后他们才看见,这绝不是一只凯旋的队伍。且不说船只数量少了很多,也不看两个宝船身边空空荡荡。

只看船上的旗帜,就知道,没有一支凯旋的队伍,会不把旗子挂在最高的顶端。

船上的将士们目光呆滞,满脸沮丧,就像还没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醒来一样,木然地看着岸上的工人们。

然后他们忽然就崩溃了,痛哭,嚎叫,还有人跳下船,直接游上了岸,抱住每一个能抓住的大明百姓,嚎啕大哭。

好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定自己已经踏上了大明的土地,远离了让人疯狂和绝望的风暴地狱一般。

这些士兵都是从江南大军中挑选出来的精兵,他们见识过尸山血海,面对厮杀面不改色,可他们从没经历过如此绝望的时刻。

那是人力不可战胜的对手,不管你多么努力,多么拼命,它都能冷酷甚至轻蔑地毁灭你,那是无边无际的绝望,没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

当胡宗宪得知远征的船队遭遇风暴,舰船和士兵折损过半,惨败而归的时候,他的脸色白得像上吊用的白绫子一样。

他第一时间带人出发,到海边去安抚军队。原本留在南京城里的将军家属们,胡宗宪也都带上了。

这其实是违反规定的,而且南京的兵部尚书还特意提醒了他。

胡宗宪为人八面玲珑,而且他当着江南总督,这是肥的流油的地方,他就是不贪,钱也少不了。

他又生来就是轻财重义的人,因此南京的六部中人,个个都被他维系得很好。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靠钱来维系的,南京六部中人,大部分是之前得罪了严党,被排挤到南京养老的。

因此他们天然地从情感上倾向于干掉了严党的萧风,对胡宗宪自然也爱屋及乌,给了胡宗宪很好的发挥基础。

“老胡啊,你要明白,将军出征期间,家属不能离城,这是规矩呀。

现在军队虽然回来了,可毕竟还没解散呢,你这时候把家属带过去见面,搞不好会被人弹劾的呀。”

胡宗宪苦笑道:“多谢提醒,我也知道这个。不过兵部规定里,也有一条,家属由当地城中主官看管。

如今我是江南总督,这南京城里我是主官,这些家属自然是归我看管的。我虽然带她们出城,可她们仍在我手中,也不算违规。”

兵部尚书摇头道:“你这是故意装糊涂,虽然律条里没这么写,但谁不知道这是防止将军造反的?

大军尚未解散,你就把家属带去见面,万一他们带着家属跳上船跑了,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胡宗宪叹了口气:“归来的将士们还需要在海边驻扎些时日,等待圣命才能确定解散还是再次出征。

他们都是从大海上死里逃生回来的,可回来后,还要面对未知的命运。

如果此时我不让他们见上亲人一面,再想见就不知道何时了。这点子风险,我得替他们担待了。”

兵部尚书长叹一声,他当然知道胡宗宪说的是什么意思。南京兵部尚书,那也是兵部尚书,深谙军队的潜规则。

历来打了败仗,是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当背锅侠的。这些人里俞大猷对这套业务最为熟练,堪称“锅巨侠”。

败仗越大,锅就越重,背锅的人如果身体不好,分量不够,搞不好就会被锅给压死。

而显然,这次的锅,在大明的军事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往前数数,估计也只有土木堡能相提并论。

胡宗宪作为江南总督,一份领导责任是跑不了的。但他毕竟不是亲自上阵的将军,最大的锅,一定会从前线的将军里出。

奇妙的是,打败仗的锅对低级将官反而没太大影响,级别越低,影响越小,低到普通士兵身上,压根就没有影响。

这有点像山上的树木,当狂风来袭时,长得最高的树总是最先被折断,越低矮的越安全,而地上的小草,甚至连风都感觉不到。

兵部尚书不说话了,胡宗宪深吸了一口气,拍了拍他的胳膊,顺手拿出一张银票来。

“老哥,你帮我遮掩此事。我偷偷地带去,偷偷地带回来,也没人能知道,也算你尽了一份心。

俞大猷出征时,胭脂……虎还生死未卜呢,他心里能不惦记?

徐海对王翠翘的感情堪比海盗版的唐明皇和杨玉环,他心里能不惦记?

戚继光对夫人的感情……反正他夫人我也拦不住,上次南京守城后,她立功受赏,是堂堂正正的将军,出城名正言顺。”

兵部尚书顺手将银票塞进袖子里,大义凛然地点点头。

“都是出兵放马过的人,谁不理解谁啊?老胡你尽管去吧,就算最后老夫担了点责任,又能把老夫怎么样?

老夫已经被赶到南京来当木偶了,大不了再把我赶回老家种地去,老夫不怕!”

家属们坐在一辆大车里,胡宗宪带着亲兵卫队,赶到了海边的县城。

县城太小,只能让将军们带着受伤的士兵进城,城外临时的军营已经搭建完,士兵们的情绪也终于稳定了,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饭。

虽然是在沿海地区,但伙夫们很识趣的一条鱼虾都没敢做,连海菜都没敢放,做的全是青菜和猪肉,以及土豆。

胡宗宪看着灰头土脸的士兵们,咬了咬牙,喊过了军需官来。

“伙食上不要省钱,多放肉菜,要管够!钱不够了只管要,只要写清楚账目即可。”

军需官连连点头:“多谢大人关心,已经很好了,弟兄们都很知足。我们是打了败仗回来的,没脸要这要那的……”

胡宗宪没再说话,带着人走进城里。一个当地富商的大院自愿被征用为临时大帐,几个将军正在里面议事。

胡宗宪努力让表情变得轻松一些,让人将大车直接赶进了院子里。然后微笑着推开主房的门。

几个将军正在激烈讨论,见到胡宗宪进来,都停住了,一个个垂头丧气,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

胡宗宪笑道:“干什么,不是争得很热闹嘛,怎么都不说话了?吵什么呢,说来听听。”

众人互相看了看,还是徐渭先开了口:“大人,我们是在讨论,这次的风暴之灾,究竟是天灾难躲,还是我们自己的失误。”

争论的主要是几个有航海经历的,俞大猷和戚继光最多是坐着船在大明海岸线巡逻过,对此没什么发言权。

唐顺之认为这次行动上有所失误,应该先上琉球岛修整,再从琉球出发,可能就避过这场风暴了。

汪直则表示反对:“这场风暴是在琉球和日本之间的海域,就算我们先登陆琉球,出发时的路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唐顺之坚持道:“但时间就变了,那风暴总不会天天都有的。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个更好的天气出发。”

汪直摇头道:“没用的,风暴骤起前一炷香的功夫,那片海域还是风平浪静,万里无云的。

这场风暴来得太急了,我在海上跑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风暴,太邪性了!”

对海上风暴没有发言权的戚继光开口道:“汪直说得对,这场风暴很难预测。

何况我们出发时大家都同意的策略,是兵贵神速,尽快登陆日本,展开陆战。

琉球靠近日本的那一面,礁石众多,大船很难靠岸,只能从远离日本的一面靠岸登陆。

修整之后,还是要再登船走同样的海路,只能是平白的耽误时间,并不是好办法。”

徐渭点头叹息道:“事后我派人到琉球岛上,问过当地渔民,他们说那片海域随经常有风暴,但从没有过那么大的。

那场风暴持续的时间也就是一夜而已,我们在海上航行了十多天,何以就刚好赶上了那场风暴?

当年蒙古人攻打日本就曾被风暴所阻,如今大明攻打日本也被风暴所阻。难道真的是倭寇气数未尽?”

众人默然,胡宗宪勉强笑道:“徐兄,这话今后就不要说了。区区倭寇,有什么气数,不过是侥幸而已。

送信的探马只说了个大概,我着急赶过来,就是要知道详细损失,好给朝廷写请罪折子。

你们也不要哭丧着脸,这是天灾,不是被敌人打败的,想来朝廷自有公论。

何况萧兄已经洗清了罪名,朝中有他维持,断然不会让各位蒙冤受屈的。”

俞大猷十分开心:“我就说嘛,我师父怎么可能有什么欺君之罪,严世藩的儿子也太不自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