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2 / 2)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2839 字 2天前

所以,当刘良佐军队进入仪征县时,仪征县守军立刻六百里加急派人给史可法报信,当天夜里就送到了。而当时,刘良佐还在江北筹集渡船呢。

史可法只有一夜的时间反应和部署。

史可法很清楚,昨天他才刚跟朱树人谈妥、送朱树人去合肥接潞王,算算日子,如果不进行任何阻拦的话,潞王这至少要比福王晚三天才能回到南京了

一旦跟先帝血缘最近的福王进了南京城,还有兵马护送,一切就未可知了而且朱树人为了大义名分,为了笼络张嫣,拿到的“先帝临死前口谕”,也只说了让潞王监国等定王、永王南返,并没有说传位给潞王

这种只监国不传位的遗诏,在潞王先到南京的情况下,还能稳住局势,如果福王先到,就有机会夹缝中胡搅蛮缠了

史可法想明白这些道理,也是血冲脑壳,当下连夜问了麾下兵部属官:“其他外镇兵马,有水师的,如今距离南京最近的在哪里”

他的幕僚阎尔梅当时在旁,此人倒也业务精通,对兵马部署情报了然于胸,应声答道:

“除拱卫南京的兵马以外,外镇水军最近的在太平府与庐州府交界的芜湖县对岸。是湖广朱总督的人马。”

史可法摩拳擦掌想了想:“刘良佐已至仪征,最晚明早肯定能找够船渡江,如今通知芜湖的兵马来援,也已经来不及阻止渡江了帮我立刻找户部沈部堂来议事”

阎尔梅立刻去办,不到半刻钟,户部沈廷扬就被找来了,

一路上沈廷扬显然也从阎尔梅处得到了消息,知道史可法找他什么事,所以一见面就开门见山:

“宪之可是需要调度水师拦截刘良佐渡江老夫麾下张名振部,虽是护漕人马,急切时也可一用”

张名振部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也有两三万水师了,并不是全部驻扎在南京,但至少有大几千近万就在南京外围各处要害码头。

他的部队因为严格来说不算地方驻守部队,而是护航漕运的,所以在南京周边晃悠也算合法你要护送各地物资钱粮运到南京,总要有兵力护航的吧

当初哪怕国都在北京时,漕运总督手下的护航部队,最远也是可以驻扎到通州的,

赶上运漕粮的时候,还能跟着漕船队一路开到北京城里的积水潭码头为止什刹海,那地方距离历史上崇祯上吊的地方,只隔了一座煤山了。

所以,沈廷扬这支嫡系人马,只要不进南京城内,哪怕是停留在长江秦淮河口的码头上,都是没毛病的。

张名振或许防御不了南方陆路来敌靠近南京,可阻止北军渡过长江,是绝对用得上的。

史可法也没更多选择了,稍稍了解了一下张名振的情况,立刻就以兵部的名义,临时征用了这支户部下属的护航人马,以内阁名义走完流程,让张名振立刻去阻拦刘良佐。

次日佛晓,瓜州渡与金山寺之间的长江江面上。

数十艘刘良佐部的巡哨渡船,载着近千名先锋战兵,率先开路开始了南渡。

天色还只有一点点微亮,行动非常隐秘,不易被对岸的守军发现,又能让北方来的士兵稍稍看清眼前的地形,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然而,刘良佐部刚行动不久,就看到随着天色渐亮,江心竟有更多的巡哨战船往复拉网搜索,而且看起来这些船只比刘良佐部临时征集到的船还精锐轻快得多,一看就是精心打造的专业战船。

“停船凤阳府兵马未经宣召不得入京你们想造反不成”张名振的部队让一群骂阵手拿着木筒喇叭在前,呼喊阻止对方前进。

刘良佐没想到自己滞留半夜找船,竟有那么大变故,也是只能硬着头皮,让先锋喊话:

“闯贼已经渡过河了淮北已有二府沦陷马总督不能让福王殿下身处险地,护送他先南下福王是先帝堂兄,尔等岂敢阻拦”

张名振麾下自然也不示弱,他们都是被沈廷扬交代过的:“藩王非宣召不得进京要避敌留在仪征即可先帝殉国,以谁人监国自有懿安皇后转述先帝遗诏、内阁确认票拟尔等渡江便是谋逆速速退回既往不咎再往前就开炮了”

刘良佐见箭在弦上,也有些不甘心,他决定稍稍赌一下,就假装没听清,让先锋继续试探。

谁知对面的张名振,在他看来那真是个天杀的,居然真就有如此精锐的大型战船,能在船上装红夷大炮。

张名振直接对着刘良佐部先锋前面近百步的位置瞄准,让两艘炮船以舰首炮开火,四颗十几斤重的炮弹轰然落在江面上,

因为瞄准误差,偏得最远的一枚炮弹直接落在刘良佐先锋哨船前不足三十步远的位置,跟预瞄的位置误差了五六十步远。吓了刘良佐部先锋将士一大跳。

“再不退回,下一次就不是瞄着船头警告了”

在张名振部的全力威慑下,双方短暂的交火摩擦,刘良佐部就因为不习水战,没有专业战船,不得不仓皇败退。

好在张名振也不想激起明军内战,没追求多杀伤,见好就收了。

刘良佐立刻把情况报给了阮大铖,阮大铖也是血冲脑壳,

“怎么办这下可是彻底撕破脸了,要是过不了江,就算退回凤阳,将来潞王得势难道不会秋后算账么”

ps:明天就除夕了过年请几天假。

好多年我过年都不请假,今年是反正一月份全勤和提成都没了,已经缺了五天了,虱多不痒。

除夕到初五请假,中间初三更一次吧。反正大家也忙,也不至于过年还要靠看书解闷。

今年要陪老婆回她苏北老家要多住一阵子应酬多。都控了三年了,今年放开后要走的亲戚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