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难相劝(1 / 2)

抚宋 枪手1号 1918 字 4天前

“怎能不争不得不争”喝得半酣的赵哲,双眼微红,斜倚在桌上,看着萧诚道:“崇文啊,你不愧是读书种子,对朝廷政争认识也颇为深刻,但你究竟是身在局外,不能体会当局之人的无奈啊”

不得不争。

萧诚叹了一口气。

这便是赵哲的态度。

第一次接触,萧诚很欣赏这个荆王的坦率,与他见过的那位楚王的阴冷比起来,这位久在军中的二大王,真是更合他的脾胃。

所以他借着喝酒之际,跟赵哲提起了他这一次回到汴梁知开封府之后,应当收敛锋芒,不争不抢,政事只以开封府公事为范围,绝不干涉朝廷大政方政,除非官家咨询,则可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更重要的是,不要再过问武事。

可是荆王的表态让萧诚很是失望。

或者这便是眼前这个人刻在骨子里的脾性,愿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崇文啊,你可知道,到了我这地步,除了竭力向前,竟是没有一步后退的余地啊退一步,则是万丈深渊啊”拍着萧诚的肩膀,赵哲道:“你虽然没有明说,但你的意思我很明白,不就是父皇已经猜忌我了吗所以你让我回京之后,夹起尾巴做人,努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至诚至孝的人吗甚至还要学着我的大哥去吟风弄月,摆弄文章,以此来拉拢、讨好那般士林清流之辈”

“殿下,这不叫伪装这可称之为包装”萧诚道。

“包装”赵哲有些迷糊。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像是天香阁的一瓶香水,本来价值一贯,但他们现在给这瓶香水制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瓶子,外面又用一个名贵木材的雕花盒子给包起来,再镶嵌上一些碎宝石,成本并不需要多少,但却能卖出更好的一个价钱。”萧诚解释道。“殿下精通武事,已经深入人心,如果现让世人知晓殿下在文事之上亦是不在人下,文武双全,岂不更佳”

轻轻地晃着手晨的酒杯,赵哲笑道:“我之形象这些年已经被人给定格了,精武事,擅理政,就是才情不佳,是个俗王爷。”

“只是一些不真正了解殿下的人对殿下的污蔑。”萧定怒道。他与赵哲接触极多,当然清楚从小就接受皇室正统教育的二殿下,怎么会才情不佳呢即便是吟诗作赋难登大雅之堂,但经史典藉却是样样精通的。

“也没什么不好”赵哲淡淡地道:“治理国家,有一个擅理政,便已经够了,再加上精通武事,便已经很难得了。当年太祖太宗,又何曾作这什么传世之作出来倒是一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惊醒了天下人。”

“殿下,有是候后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走得更远。绕一点远路,但只要目标一直不变,说不定比披刺斩棘要更先抵达目的地。”萧诚还想努力相劝。

“不,时不我待”赵哲断然摇头道:“这一次回京,既然已经占据了优势,我自然没有让人的道理,该争的东西,我一定要争上一争。崇文,你不了解父皇的性子,稍遇挫折,便易生反复,你别看他现在似乎兴致勃勃,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又会颓废下来。而国家大政,岂容如此朝令夕改,反反复复。次数多了,官员会懈怠,军士会懈怠,百姓会懈怠。狼来了的故事,大家听得多了,就不当回事了。到了那个时候,你就算提溜着他们的耳朵叫喊,只怕也是搞不成的。”

这话说得是事实,萧诚不能不承认对方说得有道理。

“所以,我必须要走到更高的位置上去,掌握更高的权力,能真正对朝廷的大政方针的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个位置,自然就是东宫太子。”赵哲一仰头将杯子里的酒喝干:“所以我会努力让父皇即便不愿,也不得不让我上位。辽宋都是万里大国,想要北伐辽国,就得一心一意,卧薪尝胆,不能容半点退缩、犹豫、懈怠。”

“所以崇文,你现在劝我伪装,哦,包装自己,倒还不如明年考中了进士,早些出来帮我。”赵哲握住萧诚的手,情真意切地道:“长卿说得不错,你的确是个大才,等你中了进士,我便把你要来开封府帮忙,我必当如虎添翼。”

“多谢殿下看重”萧诚拱手连声感谢。

赵哲与萧定两人都是喝得酩酊大醉。

对于这样的一位上司,便是萧诚,也觉得无话可说,也难怪自家大哥对其死心塌地,拍着胸脯说,一年之内,便要在横山站稳脚跟,筑起城来。以配合荆王,为荆王殿下大造声势。

本来萧定的计划是两年时间,这下倒好,一顿酒喝下来,便变成一年了。

架着大哥回到了属于萧氏的小跨院,将其交给了大嫂,回到自己独居的小屋,萧诚却是难以入睡。

“二哥哥”不睡的还有一个少女,轻轻地在外头敲着萧诚的窗棂。“大嫂这边熬了醒酒汤,我便给你也送一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