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触底吏治(2)(1 / 2)

大明内部的情况太过复杂,很多矛盾和隐患都藏在暗处,从某种意义上去说,最忌讳的就是过多政策叠加推行,这会把矛盾和隐患激化,一旦其中有失衡趋势,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平静的看着徐光启。

“当前宁夏叛乱初定,山陕两地的局势看似稳定,实则却暗藏着不稳。”

徐光启继续说道:“清查亏空一事,暂时不能在山陕推行,毕竟受宁夏叛乱的影响,军机处必然会对九边重镇进行整顿,何况此前的山陕,受灾情和叛乱的影响,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安稳,一旦朝廷要大范围清查亏空,定然会破坏这种稳定,这势必会影响到山陕局势。”

的确是这种情况。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对徐光启所讲之言颇为认可,矛盾不是一天消散的,问题不是一天解决的。

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要妄想某项政策的推行,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牵扯到的事情很多。

在众人的注视下,徐光启又道:“而北直隶、河南等地,受灾情的影响,受一些政策的推行,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再一个直隶巡抚卢象升、河南巡抚孙传庭,在治下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引来很多的反对声,先前做的事情还没彻底站稳脚跟,就贸然给他们增加新的担子,这只会让问题愈发的激化。”

徐光启所指事情很明确。

北直隶这边,卢象升做的兴建产业领域、扶持新兴势力、支持天津开海等事,固然让北直隶的发展有所改变,不过治下的矛盾和反对声从没有消除过,毕竟牵扯到利益,事情就不那般简单了。

河南这边,孙传庭先前与诸藩打官司,闹出的动静很大,产生的影响深远,尽管让河南所控官田规模增加,但是矛盾和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散掉,特别是诸藩对孙传庭的敌意,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过徐光启他们,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孙传庭在河南试行的摊丁入亩,又激化了新的矛盾,只是受崇祯皇帝的影响,让朝中很多官员无暇他顾,所以这部分影响和矛盾,还没传到朝堂这边。

“那依着卿家之意,朕想做的事情,暂时就只能局限于山东了”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看向徐光启说道。

“山东是一处,辽东是一处。”

徐光启作揖行礼道:“受衍圣公府一桉的影响,内阁大臣周延儒奉旨赴山东查桉,臣觉得此事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如果衍圣公府一桉,能取得阶段性进展,那朝廷就能在户部、都察院等有司,抽调一批大臣,以清查亏空的名义,派往山东,对治下各地进行清查,就历年来的赈灾、漕运、火耗等事,进行相应的严查。

不过清查亏空一事,真要有相应的进展,后续涉及到追缴亏空银子诸事,断不能移交给东辑事厂负责,臣觉得此事可移交给山东赈灾行署专断。

至于辽东那边就更明确了,朝廷过去调拨那般多粮饷,其中必然有大批的粮饷,其实是存在”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卿家的谏言不错,是朕没考虑这般多。”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既如此,那就暂以山东为肇始,明确清查亏空一事,内阁尽快拟定章程,呈递奏疏到御前来。”

徐光启眉头微皱,他没想到天子竟舍掉辽东,独查山东一地,在他的构想網

不过徐光启没有想到,现阶段的辽东,涉及到军改的事情还没彻底落实,如果贸然增添清查亏空之事,只怕会引起一些问题。

现在这个时候,军机处大臣王在晋,已然在广宁那边,和辽东督师孙承宗,商榷并推进辽东军改诸事。

在明确一些安排部署后,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这帮大臣,纷纷作揖行礼,退出了东暖阁。

“这才是朕想要的内阁啊。”

看着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露出一抹笑意,“内阁就该担负起辅政的重担,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不是联合朝中有司,设法阻挠新政落实,设法胁迫皇权,继而让朝中局势变得更坏。”

对徐光启这位新任内阁首辅,崇祯皇帝心里是满意的,至少徐光启不会像韩爌那般,过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做出阳奉阴违的事情。

说起来,徐光启是崇祯皇帝看重的大臣,其思想和观点都比较开明,或许是在一些方面,和崇祯皇帝所想不一样,但是却十分适合现阶段的大明,更好的帮着崇祯皇帝稳定朝局,制衡和疏导好一些问题和矛盾。

“王伴伴,派人去东辑事厂一趟,传朕的口谕。”

崇祯皇帝伸手道:“叫东厂先前追缴的亏空银子,悉数移交到西山熔铸制钱,进行实兑新制钱后,将该部分亏空银子,移交户部收账。

此外今后涉及追缴亏空银子的事宜,东厂所呈递的奏疏,司礼监要派人誊抄发至内阁一份,就给徐光启。”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崇祯皇帝的心里比谁都要清楚,徐光启这位新任内阁首辅,其实在朝中的争议很大,诟病很大。

原因也非常简单。

他这个内阁首辅,不是经过廷推选举出来的,从流程上来说就是不合法的,这也必然会给徐光启带来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