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似曾相识的场景(1 / 2)

李素的报捷信使,十月中旬从酒泉出发,日行三百里,五天之内回到武威,十日到天水,半个月后,在十月底抵达长安。

他本人跟着大队人马,十月底才启程,走得也慢些,也没那么辛苦,十一月下旬才到。

主要是他的大篷车里垫了很多柔软的内衬,减震效果比较好,坐起来舒服,稍微有点颠簸也不影响睡觉。所以可以昼夜行驶,只要马匹和车夫轮休休息就够了。

报捷信使抵达长安的时候,刘备并没有特别惊喜,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主要是这些年他本来就太顺利了,对于郭汜韩遂这些余孽,并没有觉得他们能翻起浪来,有二弟和伯雅主持西凉大局,灭贼是肯定的,无非早晚的事儿。

没办法,大功立多了,眼界高了,就没那么容易一惊一乍了。

得到喜讯后,刘备只是把郭汜、韩遂的首级继续派人送去雒阳,然后附上一份他自己的表章,表章里自然也充分考虑了李素给下面将领请求封赏的意见。

李素的信里唯一没有提的就是他自己想要什么官,不过这不重要,比照关羽的追加力度一起处理就是了,何况关羽也有单独给刘备写信。

除了上表朝廷,刘备还给如今在河东郡汾水流域作战的张飞、徐晃、太史慈娶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西线的大捷,让他们快点把白波贼最后的首脑郭太彻底搞定。

白波贼的彻底覆灭,同样也就是这两个月的事儿了,也就是郭太基本上活不到十二月初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提到韩暹,这就说来话长了,涉及到李素平凉期间的另一桩变故,容后再说。

十一月初八,京城雒阳。

刘备的请功表章送达,皇帝刘协非常重视,提前通知雒阳的公卿,三天后的大朝会上要商议封赏的问题,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畅所欲言。

很快到了朝会的正日,大将军和三公九卿齐集一堂。

一大早,在北宫德阳宫外等候的时候,太尉杨彪来得早,看到司空蔡邕的车缓缓而来,就拦车攀谈。

说句题外话,南宫被董卓烧了之后,朱儁一直没钱重修,只是把废墟清理了,地皮挪作他用。刘协作为乱世皇帝,直辖地盘都没几个郡,哪有脸大兴土木多建宫殿,就在北宫居住上朝。

北宫能留下来,都得感谢当年关羽赵云拆了天桥。

蔡邕下车后,杨彪就问他:“伯喈,汉中王建议新设一级爵禄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你以为如何”

蔡邕微微一笑:“全看文先你和子柔赵温商议了,你们觉得行就行,愚兄不便置喙。”

蔡邕比赵温年长四岁,比杨彪年长九岁,故而自称愚兄。年纪相差再大一些的同僚,他就直接自称老夫了。

杨彪一听,就知道蔡邕肯定提前知道刘备奏表的更多细节了,那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果然有他女婿的份儿。

至于两人言谈之中都略过了大将军的意见,倒也不奇怪主要是大将军朱儁的健康状况,比大半年前又衰弱了不少,很多朝会都告病不来了,尤其是上个月,还发作了风痹。

历史上朱儁就是因为性情刚烈怒气冲激而死,可见此人三高比较严重。身为武将年轻的时候饮食就高糖盐油脂,全靠经常厮杀锻炼、消耗也大,才维持住身体指标。如今年老变宅运动减少不用打仗,饮食作息规律却不变,高血压中风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中风的最高发季节就是冬天,其次夏天,都是寒暑气温极端情况下较多,春秋中风的少。

朱儁十月底降温的时候中风了,刘协还很紧张,派了太医去看,太医表示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只是站不起来了,还说这风痹确实是冬天比较高发的疾病。

刘协听了之后,当时问过太医:那要是明年冬天降温的时候,大将军这个风痹有可能加重或者复发么还扛得过去么

太医没敢打包票,只是闪烁其词支吾了一番。

不过,今天蔡邕和杨彪闲聊之间,却看到不远处一辆庞大的马车缓缓而来,他们一眼看去,就认出是大将军府的车,两人连忙迎上去表示慰问。

朱儁是被人先用帷帘暖帐遮蔽着抬下来的,半躺在一个形似摇椅的肩舆上,腿上还盖着锦被,一直盖到胸腹之间,看得出被抬下车的时候,手脚还有些哆嗦。

“大将军病重如此,陛下已经特旨不必上朝,还是保重身体啊。”蔡邕诚恳地说,算算年纪,朱儁比他年长也没几岁。他今年六十二,朱儁也就六十五。

“是啊,大将军前面三次五日大朝,不都缺席了么,也不差这一次。太医也说风痹冬夏较重,就算觉得身体好些了,也该歇到来年开春。”杨彪也在一旁劝说。

朱儁摆了摆手:“今日是大事,老夫来看看,也是怕年轻人沉不住气,误了陛下。平凉是大汉数代天子的夙愿,如今乱世至此,却得平定,又是大汉中兴的一个好兆头啊,该赏就得赏,不可寒了天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