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帝旨意(1 / 2)

龙泉山庄。

后花园内,鸟语啁啾,朱以海在练剑。

行家一眼就看得出,他练的是太极剑法,且炉火纯青,几臻化境。

朱老六赚钱后心情大好,连剑法都跟着出神入化。

这波生意,虽然手段不高明,好歹攒了第一桶金,还把后患给解决了。

就算以后这事曝出来,朱以海也可以全身而退。

被认出来又怎样

那是潞王亲笔写的执结,他自己都承认了朱常淓总不能拿钱不办事。

还有,冯大任等几个工部官员的认罪状还在孤这呢。

冯大任玩玉石俱焚只怕是自寻死路

朱老六怎么可能不留后手

“殿下,宫里来人了”外面有人禀报。

眼角莫名跳动,朱以海一愣,弘光帝朱由菘派人来的莫非工部那个冯大任把事情捅到御前了

不应该啊

朱以海丝毫不慌,收了宝剑,又换了身行头,这才不急不慢的前往前院。

原本安静的龙泉山庄顿时热闹了起来,府内到处都是铜锣一般的嗓子。

到前厅时,只见府门已四下敞开,正厅前还摆了一个香案。

案前是一个头戴三山帽,身穿蟒袍的中年太监,以及几名青衣小太监。

鲁王府众人垂首而立,就连长史董守谕也来了,俯首待立。

“陛下口谕”

传旨太监扫了众人一眼,又看向朱以海,拖着高音道:“鲁王殿下接旨”

董守谕等人不敢怠慢,齐刷刷跪接圣旨。

朱以海暗骂一句晦气,硬着头皮拜倒在地。

传旨太监怀抱佛尘,悠悠念道:“陛下口谕,明日于奉天门御门听政,凡在京宗藩、勋贵、文武百官皆需参加早朝,钦此”

参加早朝

第一个反应异常的是长史董守谕。

大明自开国以来,藩王参加朝会的机会少之又少,自明太祖设立藩封制度后,诸王分封各地,几乎没有参加朝会的机会了。

传旨太监念完谕旨,脸上挂着笑容,说道:“陛下初登大宝,念及亲亲之宜,殿下大喜”

他上下认真打量朱以海,似乎想确认鲁王遭雷劈的传闻。

“臣感沐皇恩。”朱以海点头附和。

心中却是嘀咕,狗屁的大喜,纯粹把老子当工具人了

传旨太监完成任务,准备离去,朱以海见其言行举止颇有风范,虽着蟒袍却无跋扈之相,当下问道:“这位公公怎么称呼在宫内何处当差”

传旨太监忙道:“奴婢李国辅,在御马监当值。”

御马监是仅次于司礼监的重要部门,能爬到这个位置,可以说已经是太监網

李国辅有点印象

朱以海笑了笑:“原来是韩公公的门人,前途无量啊,孤在这里提前祝贺公公入司礼监。”

进入司礼监,是明朝太监职场的最终目标,司礼监掌印太监,更被誉为内相,太监们做梦都想坐上那位子。

李国辅双眼眯成线,脸上笑开了花:“奴婢承您贵言”

他脸上堆着职业性的笑容,随后带着几个太监躬身告退。

“殿下可知,新皇伊始让藩王参加朝会,是何用意”长史董守谕上前,神秘叨叨地说。

他那表情像是在说:这事有内幕,你肯定不知道,等我解释一二,你就会觉得我很牛逼,以后想在江南这块地上混,还得老老实实听我的。

显然前两天的事让董守谕很没面子,想要找机会重拾威信。

朱以海笑了:“你想听实话”

“自然。”董守谕点点头,心道你啥都不知道,还在跟我装

朱以海正色道:“说句犯忌讳的话,新皇乃凤阳总督马士英及四镇军阀所立,江南的官员和文人们,不买账的大有人在。”

“皇帝让诸王、勋贵参加朝会,一是为了让我们给他撑场面,二是向诸王宣示他福王乃天命所归,天下正统,这道旨意可谓一箭双雕”

董守谕惊了,眼睛瞪得比狗眼还大。

鲁王不仅脾气见长,眼力也十分毒辣啊

最重要的是,他是怎么知道东林党人反对弘光皇帝的这可是内部消息啊

四更时分凌晨两点,朱以海还在做美梦,被宫人们拉起伺候更衣,准备今日的早朝。

早朝,也叫御门听政,是明初时朱元璋制定的官员打卡制度。

规定文武官员每天凌晨三点必须到奉天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立国当皇帝后,也保持着这种精神,更希望文武官员们也能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君臣一起共建美好大明。

今天,宫女们没敢再准备大红常服,也没用亲王朝觐专用的皮弁服,因为皮弁服上衣也是大红色,不适时宜。

宫女们取来一身道袍,小心翼翼地为朱以海更衣。

道袍并非捉鬼作法穿的,而是源于明代汉服的一种,是明代汉人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朱以海身上的道袍呈石青色,交领右祍,领部加白色衬领,衣身左右开衩,胸背及两肩各用一个团龙补子,是明朝皇室流行的王爵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