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离吴桥的运河畔一处小镇,镇上居民多姓莫,据族谱显示乃是唐德宗神策军大将军莫仁的后代。
当年吴桥之变,桑园这里同样也被乱兵洗劫,虽说此事已经过去十三年,但镇上依旧可以看到不少长满青草的残砖断垣。
凌晨时分,桑园一带下起雨来,不大,到了午时方才渐渐停了下来,但天空却没有为之转晴,仍是一片晦暗,这使得设在桑园镇南运河畔的清军大营看着就好像被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紧靠清军大营的运河边停靠着一只庞大的船队,上面打的既非满洲些标旗则为孔字。
三顺王的兵马在清军之中具有“半独立”性质,同汉军样都是汉人,可却不归汉军八旗,这是当年皇太极给予三顺王的特殊待遇。不过听说满洲大学士刚林已经上书摄政王建议将三顺王兵马也隶归汉军。
雨停之后,随军民夫在孔部汉军的指挥下将遮雨的麻布一一掀开,免得船舱中的粮食因为湿热发霉。这次南征山东,除在北直降清地区筹措粮草外,清军自身也携带了很多粮食。
京畿现驻扎着十几万大清兵,每日食粮如天文数字,而京畿一带残破,单靠京畿根本无法提供清军所需粮草,故而必须从关外往关内大量运粮。
几个月来,山海关城运粮的马车就是络绎不绝,没有一日中断过。而其中有很多粮食来源于朝鲜。
粮船前面是炮船,装炮的船只大概有百多条,有的船上装了几门炮,有的船上却只放了一门炮。但那炮身却是无比巨大,船身吃水很深,炮管上面还披挂有红旗红布。这就是被清军称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的红衣大炮,原名红夷炮。十三年前,当时还叫后金的满清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明朝购买的西洋红夷大炮,从此之后,在对明朝的战争中,清军开始取得绝对的炮火优势。
松锦大战中,清军光是这种重达几千斤重的红衣大炮就多达六十门,于战事中发挥极大战力,接连轰塌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断绝了明军的粮道,从而奠定松锦大战胜利的基础。
孔有德部本就是明朝登莱巡抚孙元化重金打造的火器新军,降清后孔部的火器优势被皇太极进一步加强,导致孔部虽只有六千汉军,但光是红衣大炮就有25门,其余大小铜铁各炮多达六百余门,火铳上万杆,是三顺王火器实力最强的,新晋平西王吴三桂更是不如。
八年前对朝鲜作战就是孔有德等三顺王充当前锋,凭借朝鲜人难以想象的火器优势迫使朝鲜投降清朝,从而使明朝失去了东面牵制清军南下的重要藩属。
这一次奉摄政王之令随肃王豪格南下平定山东,孔有德部是倾巢而出,连同随军辅兵民夫多达两万人,动用天津段漕船400余艘,各式车马500余辆,牲畜战马7000余头。
满洲那边,披甲人3000,随军阿哈2000,战马5000余匹,羽箭十余万枝,各类甲衣七千余付,几乎是半个正蓝旗的家底。
同明朝出动千余家丁配些辅兵就敢号称上万大军不同,满清用兵不计阿哈民夫,所以淮军方面侦察到的情报显示清军南下只有不到万人的真满汉军。
实际上,要将随军阿哈、民夫辅兵算上去,此次南征山东清廷动用的人手也是多达三万的。
而且,满洲八旗所属阿哈的战斗力并不弱于汉军绿营。
清军未入关前,在辽东能给披甲人为奴实际是被清军披到关外汉人的一种奋斗目标,那样能让他们有机会随军,从而改变奴隶身份获得抬旗资格。因而上了战场,这些阿哈反而比满洲人更凶残,历次清军入关屠城,阿哈们都是是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