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贼死社稷,海寇守余土,这就是南方抗清17年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他们和他们后人的所做所为,远比那位吊死的天子更有气节,更配“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民族精神。
南疆双目血泪的李晋王;
夔东满头白发的李国公。
一个个李闯王的后人。
两个流贼守护明朝一直到最后,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
不知那位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天子在九泉之下知道后,又如何感想。
高邮卫的糟糕表现让陆四对明军抗清不抱任何希望,也加速他彻底摧毁这烂透了明朝的决心。
高邮卫的皮都不附,高邮州城的毛又焉能存。
谈不上打扫战场,陆四只是下令将明军使用和遗弃的兵器收集起来,除军官以外的俘虏根本不管,让他们自行回家。
宝应沈瞎子他们对此不能理解,认为放官兵回去不等若纵虎归山么。
陆四反问众人:“他们是虎,还是你们是虎就算他们是虎,你们也是杀虎的好汉”
众人怔了一下后便哄声而笑,虽说刚才在和官兵的厮杀中他们也死伤不少,甚至有人产生过畏惧怯战的心理,但最后胜利的结果表明他们淮军才是虎,既然如此,又有何可忧虑的。
得知“贼人”竟然放他们回家,被俘的高邮卫明军士卒很是诧异,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贼人”会杀光他们以绝后患。
大部分明军选择回去,他们与其说是兵,不如说是在高邮湖周边土生土长两百余年的民才对。
如果不是凭空冒出的淮军,这些已蜕变为民的军户明年要么被清军屠杀,要么就参加清军。
陆四不是不想将这千余俘虏收编麾下,可李自成的教训太深刻,他连淮军自身都没打造出来,把这些骨子里对淮军根本没有认同感的军户收下,只会让淮军变得更臃肿,更弱小,极度不稳定。
这对淮军,对陆四都没好处。
但有一百多明军没有选择回家,这些人决心留下来参加淮军,听程霖禀报此事,陆四着实惊讶。
“不瞒好汉,我等愿意加入的原因,不过是为了保我等亲人。”一个两手老茧比陆四他大伯、他爷还厚的明军“士卒”如此说道。
陆四深深看了眼对面这个不知应该呼他为兵,还是呼他为老农更贴切的乔大银。
果然,人上了岁数,便天然的有智慧。
保护亲人,加入“贼兵”,看起来矛盾,但却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军官,陆四没有放他们,这些人中包括了高邮卫指挥王洪。在第一眼看到这个王指挥时,陆四就觉此人还算可以。
原因是陆四没在王洪身上看到那种躺在祖宗福荫薄上吃得肚滚肥圆的丑态,也没有在他身上看到那种视百姓如蝼蚁的残忍,面相也是那种让人一看就不由生出信任的国字脸,尤其是那一对剑眉隐隐透着一股属于军人的气质。
有点职业军人的模样。
王洪是受伤之后被俘的,如果不是擒他的淮军动作快了一步,这位曾经参加过“平播之役”的世袭职业军人可能就自杀殉国。
一卫指挥可是明朝武官体系中的高官,不比总兵差,也是淮军草创至今活捉的最大官。
陆四生出劝降的念头,不是想借重王洪收编整个高邮卫,而是想借他的名头方便对淮扬及附近地区的劝降,避免不必要的杀戮。
“可愿降我”
“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