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变了赵国(1 / 2)

赵括本来是听从了韩非的劝谏,这次前来,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官吏,是为了让官吏们有所改变,有所忌惮,不敢再随意妄为,故而,赵括明知道一切,却还是选择了宽恕,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到来,都起到一个敲打的作用,能让这位还不算太糟糕的县令稍稍的做点他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一番话,竟是让赵绪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罪行。

看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痛哭的县令,赵括长叹了一声,将他扶起,又让他坐了下来,这才如实说道:“我从邯郸出发,惩治恶吏,可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让各地的官吏们能够将百姓当作腹心,而不是当成草芥。这样,百姓才会将官吏当作亲人那样的敬爱。”

赵括说道:“等我去过赵国各个地方,我还会回来,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如果您能真正成为我先前所说的所说的那种爱民的官吏,我会宽恕您的罪行,我会亲自向上君举荐您。”,听到赵括的言语,赵绪再次起身,朝着赵括俯身长拜,说道:“唯”

因为要去的地方很多,赵括也并没有在武安停留,县令又赠送了两辆马车,他说,从这里赶往涉,再到橑阳都没有什么乡邑,路途遥远,得不到补给,尤其是从涉到橑阳,更是没有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可以多带一些物资。赵括谢过了他,这才离开了武安城,县令赵绪带着武安百姓前来送别。

赵括的旗帜,朝着涉城的方向赶去。

赵国之内,似乎有些变化,百姓们困惑的看着那些凶神恶煞的小吏们满脸笑容的跟随自己前往耕地,看着他们将无端的从自己手中拿走的粮食还给自己,看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县令前来寻找自己询问农桑的情况,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这样的事情,忽然就出现在了赵国各个地区。

赵括在武安城的言行,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也给了众人一条新的道路,改错。赵括的目的不是要惩治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有所改变,既然如此,那就改变好了,于是乎,他们开始疯狂的弥补自己的过错。当然,有的人或许是真的被赵括给赵绪说的那些道理所触动,更多的人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可无论动机如何,他们都开始了改变。

他们拿出自己的钱财,打造了农具,拿出自家牲畜的幼崽送给百姓,赡养了那些孤寡,有的甚至带着门客们帮助那些家里没有壮丁的人家,这非常的不可思议,从赵国成立到如今,赵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官吏,只是区区的小点恩惠,就让百姓们非常的感动,非常的开心,他们看到这些官吏,不再是以仇恨或者愤怒的目光去看待。

孩子们围绕着官吏们唱着歌谣,年轻人俯身行礼,年老者则是代表乡野的百姓问候前来的官吏。

最先是百姓,百姓察觉到了官吏的改变,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随后就是官吏,官吏察觉到了一种不曾体验过的滋味,被百姓拥戴的滋味,真正被尊重的感觉,百姓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的举动而尊敬他们。赵国从内而外的,发生了一种莫名的变化。

这让各郡的郡守们都感到了惊奇,当这些郡守到地方视察的时候,看到那些抱着百姓的孩子,给他们讲述故事的小吏,险些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赵国似乎变了,虽然贵者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赵国也没有瞬间强大起来,可是有一种不同的氛围,正在赵国境内出现,正在赶路的赵括,并没有察觉,也不曾得知。他还在跟韩非说着自己的那一套治国的学问,自己对于未来的一种构想。在赵国各地,随着一批机智的官吏的改变,而正在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这种改变自己来获得马服君宽恕的行为,正在不断的被人效仿。

正在从云中赶往邯郸的许历,在看到耕地上正在与百姓耕作,毫无顾忌的坐在泥土里的小吏的时候,别提有多震惊,他当即找到了这位小吏,又询问了他的身份,出身,小吏看着面前这与众不同的长者,隐约感觉到了什么,实言告之,随后,又传出了一个消息,马服君安排了很多人正在悄悄的在各地打探,这些人是要给马服君汇报的。

这样一来,即刻有更多的官吏加入了行列。

或许,这是赵人最幸福的一年,对于他们而言,最幸福的事情,仅仅是官吏不再欺负他们,他们得到了尊重。

赵王未必能看出这种变化来,可是那些待在赵国境内的秦人奸细,却是急忙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他们觉得,这件事情似乎真的很重要,战争后那种迷茫悲痛的赵人,正在苏醒。

范雎再次得到了武士送来的情报,当然,这不是关于赵国近期的变化,而是范雎先前就吩咐的,赵括与弟子的谈话内容。在赵括的门客里,其实就有范雎所安排的人,早在范雎决定要用赵括来代替廉颇的时候,他就安排了人在赵括的身边,这原本是为了在将来的战事里能更好的掌控赵括的动向。

可是如今,这位秦探正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赵括的言行举动很容易就被范雎所掌握的原因。

韩非待在赵括的身边,向他请教的时候,赵括并不会避讳门客,同样的,韩非也时常会把赵括所讲述的道理简化,然后讲给这些好奇的宾客们,尤其是有狄在,那位秦探想要得到相关内容,也就更加的容易了,他就是不想听,狄也会强行抓住他给他讲述。范雎再一次看着手中的竹简。

“韩非问政,子曰:夫邦韩,四战之地,西强秦东武卒无力外向诸邦求变韩不害之政,君治臣法,君明强邦”,范雎认真的读了起来,大声的读了起来。

“韩非问治韩,子曰:夫邦韩,久疾不可救药”

“韩非再问政,子曰:一统。曰:一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财共用,七国民为手足,可治也。”,范雎的手忍不住的颤抖起来,竹简猛地掉落在了地面上,他双手颤抖着将竹简捡了起来,又不敢继续再大声的朗诵,只好在心里继续默念着:“韩非问一统者,子曰:秦。”

范雎再次跳了起来,看着面前的门客,大叫道:“给我准备衣裳,我要去面见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