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没叫到老孙会这么问他,愣了一下,然后说:“我……我就是个搞后勤保障的,300米你让我打一张还行,一张,没问题。”</p>
老孙嗤地哼了个响鼻说:“小陈你来这几年了?”</p>
小陈其实在老孙面前才是小陈,小陈都二期快三期了,兵龄不短。</p>
小陈说:“三年了。”</p>
老孙说:“是啊,你都三年了,他来这里才六天,他现在能打4张,300米,你也好意思叫他小菜鸟?”</p>
小陈老脸一红:“他不一样,他是集训队员。”</p>
老孙说:“再怎么说,他兵龄比你短了五年。”</p>
小陈不知道哪招惹了老孙,赶紧转移话题:“老孙你说这小子到走的那一天,能打到3张吗?”</p>
老孙朝着李正的方向呆呆地看了一阵,转头对小陈说:“你说呢?”</p>
小陈笑道:“我看不可能,我说的是800米距离那种,他打不了3张,3张那是这里狙击手的毕业水准了。”</p>
老孙说:“小陈,我给你说个故事,想听吗?”</p>
听说老孙要讲故事,小陈当然愿意听。</p>
因为老孙很少跟其他人讲什么故事,不过小陈知道老孙是个浑身都是故事的老兵,比如老孙的那条腿是怎么伤的?他倒是很想知道。</p>
“您说您说。”小陈赶忙拉过一张椅子坐下,满眼期待地看着老孙,等他讲故事。</p>
老孙问:“我说的不是我的故事,是我们解放军前辈的故事,也是我们现在这一行的。你知道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时候志愿军的枪炮坏了,是怎么处理的吗?”</p>
这个问题让小陈有些猝不及防。</p>
他没料到老孙的思维跳跃怎么那么大,忽然就扯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前辈身上去了。</p>
不过,他还是如实回答了:“总不能丢了吧?当然得修不是?”</p>
老孙说:“对,当然要修,我们那时候多穷呀,丢哪舍得?我们刚入朝的时候武器装备还没有得到援助,很多都是抗日时期的装备,哪怕就这样,也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坏了也得修。我们当时在后方也有地下兵工厂,我说的这个小组只有6个人,领头的组长叫做程山堂。当时手头上啥都没有,跟着大部队就进了朝,在平康以北的山里头建立了咱们志愿军军需科的地堡里头建立起了一个兵工厂。”</p>
“当时他们接到第一个任务是将缴获得来的30多门60迫、10多门82迫、9挺重机枪、30多挺轻机枪、60支步枪用最短的时间修好重新送往前线。小陈你猜猜,他们手头上都有啥工具?”</p>
小陈想了想,看了一眼老孙的工具台。</p>
工具台上的改枪、修枪等工具不少,但都是写先进货,包括激光仪器和电动器械。</p>
那时候当然不可能有这玩意。</p>
于是目光落在了工作间的一隅,那里是机床之类的大型设备,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当然也不可能有。</p>
这可把小陈给难住了。</p>
最后只能摇头:“猜不出来。”</p>
老孙说:“我给你数数他们都有啥工具——其中包括一把钢锯、8寸扁锉3把、小铁锤2把、手摇钻一个,还有一个是美军逃跑时候丢弃的虎头钳,说句难听的,这点家当个放在如今就连家庭个人工具箱里的设备都不如。第二天开工前,他自己从外头回来,肩膀上就扛着个20来斤的虎头钳回来,大家一看都懵了,问他这宝贝是从哪来的?”</p>
“程山堂这才告诉大家,这个龙头钳是他用8个镐头改出来的,原来他从入朝一路上就开始各种捡零碎,什么炮弹片、装备零件、废钢废铁,反正见啥见啥,攒了一大堆。就靠这些捡来的东西,把这批武器装备全修好了,在后续的一年里,你知道他们就靠这种捡破烂的方法和自己改装,修好了多少装备吗?”</p>
小陈已经听呆了,他根本连这位前辈的事迹都闻所未闻。</p>
老孙最后揭开谜底了:“他们在一年内共修好各种炮530门,机枪1220挺,自动火器1549枝,步、手枪近4000枝,车辆120余辆。”</p>
小陈的下巴已经直接摔地上去,碎了……</p>
怎么可能?!</p>
简直就是比神剧还神剧。</p>
老孙最后叹了口气道:“这就是不放弃、不认输的精神,而不是像你这样,遇到一个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个字——不可能。”</p>
靶场里,射击位置上,李正打完一组,正在等待出靶。</p>
忽然感觉身后有人拍了拍自己。</p>
他下意识回头,看到了老孙。</p>
更令他惊讶的是,老孙手里拿着一支枪。</p>
那支85狙!</p>
老孙把枪放在射击台上,然后问李正:“想试试这枪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