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就有必要考验一下熊宜僚的胆识以及勇武。</p>
若是熊宜僚有那样的本事,庆忌可以让他去行刺晋侯姬午。</p>
倘若熊宜僚胆识不够,庆忌只能另请贤能了。</p>
……</p>
夜幕降临。</p>
洛邑王城的一侧,晋侯行辕当中,姬午正在跟自己的两个上卿士鞅、赵鞅对席而坐。</p>
就跟庆忌等人预料的一样,晋人也知道随着郑伯姬趸一死,郑国将会发生的重大变局。</p>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要么是联合吴国一起灭掉郑国,要么是逼着郑国臣服,将吴人赶出中原。</p>
晋国君臣的想法,跟吴国君臣是一模一样,如出一辙的。</p>
郑国这块大肥肉,晋人能独吞,何必跟吴国平分?</p>
对于越发强势的吴国,晋国君臣心中也是十分的忌惮。</p>
他们怎能容忍吴国真的染指中原,将魔爪伸向郑国?</p>
“国君,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p>
赵鞅朝着姬午躬身作揖道。</p>
“请讲。”</p>
“吴侯而立之年,雄才伟略,侵略成性,是为我晋国的大敌。”</p>
赵鞅眉头紧锁,说道:“自从吴侯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吴国兵精粮足,对外扩张的战事日渐频繁。”</p>
“南灭越国、姑蔑国,征服岭南之地,北吞邗国,夺淮泗之地,使滕、薛、邾等东方五国臣服,西拓楚土,将偌大一个楚国几乎覆灭。”</p>
“吴国在短短十余年之间,经庆忌之手,使十一国称臣纳贡,成霸主之势,有了与我晋国分庭抗礼的国势。”</p>
“吴国有如此雄主,对于我晋国而言,实为大患!”</p>
顿了一下,赵鞅沉声道:“国君,而今吴侯诸子尽皆年少,主少国疑也。”</p>
“吴侯若死于洛邑,则吴国必然生乱,即便不乱,恐怕也会国势衰退,丧失与我晋国相抗衡的国力。”</p>
听到这话,晋侯姬午瞠目结舌的道:“赵上卿,你……你是让寡人派刺客去行刺吴侯?”</p>
“正是。”</p>
赵鞅眯着眼睛道:“国君,这对于我晋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p>
“吴侯若薨,吴国的势力必将退出中原,再无同晋国一较长短之力。”</p>
姬午微微颔首道:“赵上卿,你说的这些,寡人都知晓。”</p>
“然,寡人听闻吴侯之勇武,冠绝天下,再加上他身边的精兵强将不可计数,这刺客怕是近不了他的身,就已经被乱刃分尸。”</p>
闻言,赵鞅轻笑一声道:“国君勿忧。臣有一人,可取信于吴侯,而后近其身,杀其人也。”</p>
“是何人?”</p>
“专毅、要离。”</p>
“这……”</p>
晋侯姬午颇为诧异的道:“赵上卿,这不是两个人吗?”</p>
难道赵鞅以为姬午不识数?</p>
赵鞅摇摇头道:“死人,可算刺客乎?”</p>
“何意?”</p>
“专毅,乃昔日刺杀吴子僚的专诸之子,仇恨庆忌。”</p>
赵鞅淡淡的道:“至于要离不必赘言,其人反复无常,应是吴侯最痛恨,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之人。”</p>
“若专毅以要离这首级,取信于吴侯,趁吴侯不备,岂不能杀之?一击必杀?”</p>
“妙!”</p>
姬午鼓掌道:“妙哉!赵上卿,不知这要离、专毅何在?”</p>
“就在外边。”</p>
“请进来!”</p>
“诺!”</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