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沼泽地区。泛滥地区和森林地区的进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0�2沼泽地,也就是不可通行的只有少数堤道的草地,正像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经指出的这样,能给战术进攻带来特殊的困难。沼泽地很宽,不能用炮火驱逐对岸的敌人,也不能为自己铺设通路。所以,在战略上人们力图避免向沼泽地进攻,力图绕过沼泽地。假如像有些低洼地区那样,耕作面积很大,并有很多通路,那么防御者的抵抗虽然相对地说是比较强的,但是对于进行决定性的决战来说,就较为薄弱了,也就是说全都不适合了。但是,如果像在荷兰那样,低洼地由于泛滥而得到了加强,那么防御的抵抗可以增强到最大限度,令任何进攻不能成功。荷兰1672年的战争证实了这一点。当时,法军在攻下并且占领了泛滥线以外的所有要塞之后还有五万军队(先由孔代指挥,后由卢森堡指挥),而防守泛滥线的荷兰人却只有两万,但法军却不能攻克这条防线。假如说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军队对荷兰军队的1787年战局的后果完全与此相反,当时普军以几乎不占优势的兵力和很微小的损失攻破了这条防线,那人们就必须从防御者由于政治见解不一致而造成的分裂状态和指挥的不统一中去找原因。但更确实的事实却是,这次战局的胜利,也就是通过最后一道泛滥线一直到阿姆斯特丹城下的进攻,是由一个微小的原因引起的,所以不能根据这个战例得出一般的结论,这个极其微小的原因是哈勒姆海没有设防,公爵正是利用这一点绕过防线到阿姆塞耳温防哨背后的。假如荷兰人在这个海面上有几艘军舰,公爵就决不可能到达阿姆斯特丹城下,因为他当时已智穷才竭了。至于这种情况对于媾和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是这里所要谈的问题,但,最后一道泛滥线不可能攻破却是能肯定的。
冬季当然是泛滥地防御的自然敌人,1794年和1795年法军就曾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只有寒冷的冬天才是这样。
我们把难以通行的森林地也算作能够加强防御的一种手段。假如森林地的纵深不大,那么进攻者还可以顺着彼此靠近的几条道路穿过森林,到达交通困难较少的地区,因为森林里各个地点的战术防御力量不会太大,而森林地又决不像江河或者沼泽地那样,是绝对不能通行的。但是,如果像在俄国和波兰那样,广大的地区差不多到处都是森林,进攻者无法通过,那么他的处境当然就会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只要想一想,进攻者为了筹备给养要克服多少困难,在阴暗的森林中对处处可能出现的敌人展示自己优势的兵力是多么不容易,就能够明白这点了。毫无疑问,这种情况是进攻者可能陷入的最为不利的情况之一。�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这个题目的大部分问题在第六篇中已谈到了,在那里的论述只要反过来看就是对战区进攻的应该有的表述。
一个独立的战区的概念和防御的关系总是比同进攻的关系更为密切。关于进攻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进攻的目标。胜利的影响范围等,我们已在本篇中探讨了,而关于进攻性质的最有决定性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到研究作战计划时才能予以阐明。尽管如此,有几点还是需要在这儿加以说明的,我们将还是从寻求大规模决战的战局谈起。
一、进攻的直接目的就是胜利。防御者从防御地位得到的各种利益,进攻者只能通过优势,至多通过军队感到自己是进攻者和前进者而产生的一种很微小的优越感来抵消。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这种优越感的作用往往评价过高,其实这种优越感是不能持久的,并且也经不住实际困难的考验。当然,我们在这里是假定防御者的行动同进攻者的行动一样,是正确恰当的。我们所以作以上的说明,是想消除人们对于奇袭和出敌不意的糊涂观念,人们一般认为奇袭和出敌不意在进攻中是胜利的丰富源泉,其实,假如没有一定的条件,奇袭和出敌不意是不能实现的。关于真正的战略上的奇袭,我们在其他地方已说过了。因此,如果进攻者不具备物质力量方面的优势,他就必须有一种精神力量。
二、正如谨慎应是防御者的保护神样,大胆与自信应该是进攻者的保护神。这并不是说,一方可以缺少另一方应该具备的特点,而是说谨慎同防御,大胆和自信同进攻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些特点之所以是必要的,是由于军事行动不是数学演算,而是一种在灰暗的。至少是在朦朦胧胧的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在这儿,我们须信赖那些最适合于达到我们的目标的指挥官。防御者在精神力量方面表现得越是软弱,进攻者就越应该大胆。
三、要取得胜利,就要让敌人的主力同自己的主力作战。这点,对进攻来说就不像对防御那样值得怀疑,因为进攻者是去寻找通常已占领阵地的防御者。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明确指出,如果防御者配置错误,进攻者就不应去寻找防御者,由于他可以确信,防御者会来找他,于是他就可以在敌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战。这时一切都取决于能否正确判定哪条路和哪个方向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在讨论防御时没有谈这个问题,只是让读者参阅本章,所以我们想在这里对这个问题作必要的说明。
四、什么可作为进攻的直接目标,即可以作为胜利的目的,我们在前面已说过了。假如这些目标在我们要进攻的战区内,也就是说在我们可能取得胜利的范围之内,那么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进攻的目标通常只有在可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才有意义,所以在考虑进攻目标时永远必须考虑到胜利。所以对于进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单纯达到进攻的目标,而是要作为一个胜利者达到目标,因此他进攻的方向就不是指向进攻的目标本身,而是指向敌人军队前往这一目标时必经的那条道路。那条道路就是我们直接进攻的直接对象。进攻者在敌人军队到达进攻目标以前向它发起进攻,把它和这个目标隔开,并在这种情况下打败敌人,这样就可以取得大得多的胜利。比如,假设敌国首都是进攻的主要目标,而且防御者也没有配置在首都同进攻者之间,那进攻者直取首都就是不正确的,较好的办法是将进攻的矛头指向敌人军队同首都之间的交通线,并在那里寻求胜利,一旦取得了这一胜利,敌人的首都就能唾手可得了。
如果在进攻的胜利范围之内没有大目标,那么敌人军队同最近的大目标之间的交通线就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进攻者都须考虑一下:如果在会战中得胜,将如何利用这一胜利?答案是,利用胜利可以得到的目标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御者配置在这个方向上,也就是说他配置得极为正确,进攻者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向他挑战。假如防御者的阵地太坚固,进攻者就必须努力从阵地侧旁通过,也就是说遇到困难不得不另想办法。假如防御者没有配置在正确的地点,进攻者就仍然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万一前进到同防御者取齐,而防御者仍然不向他的侧方移动,进攻者就应转向敌人军队和这个目标之间的交通线,以便在那里向敌人挑战。假使敌人军队始终在原地不动,进攻者就应转向敌人军队,从背后来攻击他们。
在进攻者选择的通向目标的所有道路之中,大的通商要道永远是最好和最自然的道路。假如这些道路有过于弯曲的地段,自然就要在这些地段另外选较直的道路(即使是较小的道路也好),因为退路过于弯曲总是很危险的。
五、进攻者在寻求大规模决战时决没有理由分割兵力,假如分散了兵力,大多只能看成是进攻者不明情况而产生的错误。因此,进攻者只能在可以保证各纵队能够同时参加作战的正面上前进。如果防御者自己分割了兵力,进攻者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当然,只有在这种场合中进攻者才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佯动(这种佯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略上的佯攻,其任务是确保这些利益)。只有为这个目的而分散兵力才是正确的。
假如军队不得不分成几个纵队前进,那只能是为了组织进攻中的战术包围,因为包围形式对进攻来说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应放弃这一形式。但是这种包围形式只能是战术性质的,原因是:在大规模战斗时进行战略包围完全是浪费兵力。只有当进攻者很强大,胜利的结局毫无疑问时,才可进行战略包围。
六、但进攻也需要谨慎,因为进攻者也有背后和交通线需要掩护。进攻者应该尽可能地依靠前进行动来进行这种掩护,就是说由进攻的军队本身来完成这种掩护。如果必须单独指派一部分军队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要分割兵力,这当然只能削弱进攻的力量。既然一支兵力较大的军队一般总是在两端相距至少一天行程那样宽的正面上前进,那么,假如交通线(即退却线)偏离行军正面的垂直线不大,军队的正面大多就能够掩护交通路线了。
进攻者在这方面要冒多大风险,主要看敌人的情况和特点如何。如果一切都处在大规模决战的气氛的压力下,防御者就很少有进行此活动的余地;进攻者在这种场合一般说不必对此过分担心。但是,一旦前进已停止,进攻者本身越来越转入防御状态,那掩护背面就越来越有必要,越来越要成为主要问题。因为进攻者的背面当然比防御者的背面薄弱,因此防御者在转入真正的进攻以前,甚至当他还在不断放弃国土时,就能开始对进攻者的交通线采取措施了。�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一、进攻者即使没有足以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意志和力量,他还是会有一定的战略进攻意图的,只是他进攻的目标较小而已。如果进攻成功,那随着这个目标的达到,整个局势就会出现平静和均势。假如在进攻中遇到一些困难,那么总的前进就会在达到其目标之前中止。这时就会出现一种纯粹是临时的进攻甚至战略机动。这就是多数战局的特征。
二、可以成为这种进攻目标的对象有:
一个地区。占领一个地区可取得的利益是:取得供给,在必要时也可以征收军税,减轻本国的负担,在媾和时拿它作为交换别的东西的等价物。有时候,占领一个地区是为军队的荣誉,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统帅进行的战争中就连续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个地区占领后能否保住,其作用是很不相同的。一般,只有这个地区同自己的战区毗连,是战区自然的补充部分时,它才可能保住。只有这样的地区才能在媾和时作为交换别的东西的等价物,至于不是这样的地区,一般只是在战局的持续时间内占领,一到冬天就放弃。
敌人的一个大仓库。如果仓库不大,就不会被看成是决定整个战局的进攻目标。尽管占领仓库本身是防御者失去仓库而进攻者得到仓库,但进攻者的主要利益却在于防御者因而被迫后退一段距离,放弃一部分他本来能够保有的国土。由此可见,夺取仓库实际上只是方法,这儿所以把它当作行动的目的提出来,是因为它是进攻的直接而明确的目标。
夺取一个要塞。我们将用专门的一章来探讨夺取要塞的问题,读者可参阅那一章。根据那一章阐述的理由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能以完全打垮敌人或占领敌人大部分国土为目标的进攻战争和进攻战局中,要塞一直是最重要。最理想的进攻目标。从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要塞很多的尼德兰,一切总是以占领这个或者那个要塞为中心,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就连逐步占领整个地区也好像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把每个要塞看作是本身好像具有某种价值而应予以考虑的单位。而对要塞本身,注意得更多的是对它围攻是否方便与容易,而不是它的价值。
然而围攻一个不太小的要塞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行动,因为它要花费大量金钱,在这一行动并不总是关系到全局的战争中,这一点是必须加以谨慎考虑的。因此围攻要塞在这里就成了战略进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要塞愈小,或者围攻愈是不认真,围攻的准备越差,一切越是附带进行的,那么这个战略目标就越小,就越适于以很弱小的兵力和意图来行动。在此情况下为了给战局添加一些荣誉,整个行动经常只是装模作样,因为作为进攻者,总要采取一些行动才够样子。
进行一次有利的战斗。遭遇战,甚至会战。为了夺取战利品,或只是为了军队的荣誉,有时甚至只是出自统帅的荣誉心,这一类战斗是可能进行的。只有那些对战史全部无知的人才会怀疑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军进行的战斗中,大多数的进攻会战都属于这一类。但是必须指出,这些会战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进行的儿戏。它们对媾和是有非常肯定的影响的,它们能使进攻者十分直接地达到目标。军队的荣誉。军队和统帅的精神优势所起的作用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整个军事行动来说,总是有影响的。
进行这类战斗当然要有两个前提:第一。胜利的希望很大;第二。即使战斗失利,受到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当然,这种于特殊情况下为了有限目标而进行的会战和那种由于精神上的软弱而没有利用胜利的会战是不能同一看待的。
三、上述目标除了第项之外,其他目标都可不经过大的战斗就得到,而且进攻者为这些目标一般也不希望进行大的战斗。进攻者不经过决定性战斗就得到目标的手段,都是针对防御者在其战区内需要保护的全部利益采取的,这些手段为:威胁防御者的交通线(无论是同给养来源地,如仓库。富庶的地区。水路等有联系的部分,或是同别的部队及重要地点,如桥梁。隘路等有联系的部分);占领敌人不会夺回并能给敌人构成困难的坚固阵地;占领大城市。富饶的地区和可能发生反抗的。不安定的地区;威胁弱小的同盟国,等等。如果进攻者可能的确切断防御者的交通线,而且防御者不付出重大牺牲就不能给予恢复,若进攻者可能占领上述那些目标,那么防御者就会被迫放弃一些重要性较小的目标,退到后方或者侧方去占领另一个阵地来掩护上述目标。这样一来,某个地区。仓库与要塞就没有掩护了,所以进攻者就可以夺取地区和仓库,围攻要塞。这时候,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战斗,不过这不是人们所追求的,人们也不把它们当成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万不得已的下策,因此,战斗的规模和重要性是不会超出规定的界限的。
四、防御者威胁进攻者的交通线是防御的一种还击方式,在寻找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这种还击方式只在当进攻者作战线很长时才会出现,但是在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这种还击方式却是较为适用的。在后一种场合,虽然进攻者交通线很长的情况是不多的,但是,这时重要的已不是使进攻者在交通线上受到十分大的损失,只要给他造成给养方面的困难,或者令他的给养有所减少,就往往可以起到作用了。如果进攻者的交通线不长,那防御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延长同敌人在此方面进行斗争的时间。所以,掩护战略翼侧是进攻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假如进攻者同防御者之间发生了保护自己翼侧和威胁对方翼侧的斗争,那进攻者就得用自己兵力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固有的不利条件。如果进攻者还有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对敌人的大部队或者主力进行一次猛烈的攻击,那么令敌人面临这种危险是掩护个人翼侧的最好办法。
五、最后,我们还要想到,在这种战争中,进攻者比防御者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进攻者比防御者能更好地依据对方的企图和能力来判断对方。预见进攻者会有多大的进取精神和胆量,要比预见防御者是否预备采取重大行动要困难得多。事实上,选择防御这种作战形式通常就是没有什么积极意图的证明。此外,大规模还击的准备和一般的防御准备之间的差别,比抱有大意图的进攻准备同抱有小企图的进攻准备之间的差别要大得多。最后,防御者不得不较早地采取措施,所以进攻者就能根据防御者的措施再采取行动。�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第十七章 |对要塞的进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对要塞的进攻,我们在这里当然不能从筑城作业方面来研究,而是准备研究三个方面:第一。和这种进攻有联系的战略目的;第二。对进攻要塞的选择;第三。掩护围攻的方法。
防御者丧失要塞会削弱他的防御,尤其是当要塞构成防御的一个重要部分时更是如此。进攻者占领了要塞可从中得到极大的方便,他可以把它用作仓库和补给站,用它掩护地区和舍营地,等等。当进攻者最后转入防御时,要塞就会变为这种防御的最强大的支柱。要塞在斗争过程中对战区的全部这些作用,我们在《防御》一篇中论述要塞时已作了很充分的说明,我们在那里的论述反过来看也是对要塞进攻的应有的说明。
攻占要塞的关键在寻求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和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前一种战争中,攻占要塞总不得不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这时人们只围攻那些为了进行决战不能不围攻的要塞。只有当决战已全结束,危机。力量的紧张状态已过去了很大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平静的状态已经出现的时候,攻占要塞才能起巩固已占领的地区的作用,虽然这时攻占要塞还要经过努力,需要消耗兵力,但大多已经没有什么危险。正在危机时期围攻要塞会极大地增大危机,这对进攻者是不利的。显然,没任何行动能像围攻要塞那样严重地削弱进攻者的力量,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行动像它那样肯定地会让进攻者在一定时期内失去优势。但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能够继续进攻,却又全有必要攻占这个或者那个要塞。在这种场合,围攻要塞应该看成是一种猛烈的进攻行动;围攻前越是胜负未定,危机就越大。关于这方面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将在《战争计划》一篇中给以讨论。
在有限目标的战争中,一般攻占要塞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攻占要塞将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小行动,与其他行动相比较它具有下列优点:
攻占要塞是一个范围很有限的小行动,它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量,因此不用担心会遭到回击;
要塞在媾和时能够作为交换别的东西的很好的等价物;
围攻要塞是一种猛烈的进攻行动(至少看来是这样的),但是它不像其他进攻行动那样会让兵力连续削弱;
(4)围攻是一种没有重大危险的行动。因为攻占要塞具有上述优点,所以攻占敌人一个或几个要塞一般就成为没较大目标的战略进攻的目的。
在的确难以决定应围攻哪个要塞时,选择的根据是:
(1)这个要塞攻占后易于防守,所以在媾和时可以作为价值很高的等价物。
(2)围攻手段的多少。方法少时只能围攻小的要塞,占领一个小要塞总会比围攻大要塞遭到失败要好一些。
(3)要塞工事的坚固程度。要塞工事的坚固程度和要塞的重要性显然并不会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假如放着一个工事不很坚固但可作为进攻目标的要塞不去攻占,却把兵力浪费在一个工事很坚固而且很不重要的要塞上,那是最愚蠢不过的事情。
(4)要塞的装备与守备部队的强弱。假如要塞的守备部队不多,装备也较弱,攻占这个要塞当然就比较容易。但在这儿必须指出,守备部队和装备的强弱也必须作为决定要塞的重要性的因看待的。所以,攻占一个有强大守备部队的要塞比攻占一个工事十分坚固的要塞值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5)运输攻城辎重的难易。多数围攻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攻城辎重的缺乏,而攻城辎重的缺乏,大多是因为运输困难。
1712年欧根围攻兰德赖希要塞和1758年腓特烈大帝围攻阿里木次要塞是因为这种原因引起失败的最突出的例子。
(6)最后,掩护围攻的难易是一个须考虑的事项。
掩护围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利用工事来加强围攻的军队,就是利用围攻防卫圈;二是用所谓监视线。第一种方法现在已完全过时了。人们采用第一种方法显然有个重要的根据,那就是用这种方式掩护围攻,进攻者的力量就根本不会由于分割兵力而受到削弱,但进攻者的力量却会由于下述原因受到非常显著的削弱:
(1)围绕要塞的阵地一般会使军队的正面拉得太宽。
(2)要塞守备部队,原本只是同我军对峙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却必须看成是处于我方营垒心脏中的敌人部队,它借助要塞城垣的掩护,是不会受到损伤的,至少是不可制服的,所以它的作用将得到很大的增长。
(3)围攻防卫圈的防御只能是绝对防御,因为正面向外的环形配置在全部防御配置形式中是力量最弱和最不利的一种,它尤其不利于进行有利的攻击。围攻防卫圈上的防御者只能在自己的筑垒工事中进行绝对的抵抗。显然,这种防御造成的防御力量的削弱,可能会比用监视部队受到的削弱大得多。假如我们再看到,自从腓特烈大帝以来,人们普遍喜欢采取所谓的进攻(实际上并不总是进攻)行动,喜欢采取运动和机动,而不喜欢筑垒工事,那么我们就不会由于围攻防卫圈完全被废弃不用而感到奇怪了。但是,在围攻防卫圈的防御中,战术抵抗所带来的削弱肯定不是围攻防卫圈的仅有的缺点。我们在提出这个缺点的同时,所以还列举了对围攻防卫圈的一些偏见,是由于这些偏见同这个缺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围攻防卫圈大概只能掩护战区的一部分,即在它包围圈之内的地区,所有其余的地区,如果不专门派兵掩护,就等于让给了敌人,假如派兵掩护又要分割兵力,而分散兵力却是人们力求避免的。在此种情况下,攻城时不可缺少的运输工作就已是使围攻者担心和感到困难的问题了,若攻城部队的数量相当大,攻城辎重需要得很多,而且敌人在战场上的兵力又很强,那么用围攻防卫圈来掩护运输就更没有可能了。用围攻防卫圈掩护运输只有像在尼德兰那样的情形下才是能设想的,因为在尼德兰,要塞互相靠得非常近,要塞和在要塞之间的防线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掩护着战区的其他部分,令运输线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在路易十四之前,军队的配置还没有同战区的概念联系起来。尤其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军队偶然地走来走去,到了正好临近没有敌人部队的某个要塞前面,就停下围攻,带来的围攻辎重能用多久,就围攻多久,一直到前来解围的敌人部队接近时为止。这时候,利用围攻防卫圈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将来,利用围攻防卫圈掩护围攻只有在极少数场合,也就是情况和上述情况类似时才是可能的。只有在战场上的敌人兵力极小,或者战区的概念同围攻的概念相比已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围攻时集中自己的兵力才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这样做肯定会大大增加围攻的力量。
路易十四时期,在康布雷与伐郎兴设置的围攻防卫圈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前者由孔代防守,被屠朗突破,后者由屠朗防守,被孔代突破。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许多战例中围攻防卫圈并没遭到攻击,甚至当迫切需要给要塞解围并且防御者的统帅是很敢作敢为的人物时,也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例如1708年,维拉尔就没有敢攻击在里尔的进攻防卫圈内的联军。腓特烈大帝1758年在阿里木次,1760年在德累斯顿,虽然没设置真正的围攻防卫圈,但设置有一个同围攻防卫圈基本上一致的防御体系,他是用同一支军队进行围攻及掩护围攻的。腓特烈大帝在阿里木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奥地利的大军离这里很远,但当他在多姆施塔特耳损失了运输队之后,对这种作法又后悔起来。1760年他所以在德累斯顿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他轻视帝国军队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他急着要占领德累斯顿。
最后,围攻防卫圈还有个缺点,那就是在失利的情形下很难保住攻城的火炮。如果掩护围攻的部队是在距离围攻地点一日或几日行程的地方作战,那么一旦遭此失败,围攻者还可以在敌人来到之前撤围,即使携带庞大的运输队,也至少可以在敌人到来的前一天转移。
在配置监视部队时,首要的问题便是监视部队应配置在离围攻的要塞多远的地方?在大多数场合,决定这个距离的是地形条件或者攻城军队要与之保持联络的其他军团和军的阵地的位置。另外,监视部队距离较远,围攻可得到更好的掩护,距离较近(不超过几普里),则围攻部队和掩护部队能更好地相互支援,这是显而易见的。�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第十八章 |对运输线的攻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对运输队的攻击和掩护是一个战术问题,假如不是为了要证明只有根据战略上的理由和情况才能采取这种行动的话,在这里我们就一点也不谈这个问题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谈的很少一点内容对进攻和防御来说能合在一起来谈,同时,它对进攻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不,我们就会在讨论防御时研究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