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谋攻�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3),其次伐交(4),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5),具器械(6),三月而后成,距堙(7),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8),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9),拔人之城而非攻也(10),毁人之国(11)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12)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13),五则攻之(14),倍则分之(15),敌则能战之(16),少则能逃之(17),不若则能避之(18)。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19)也。
夫将者,国之辅(20)也。辅周(21)则国必强,辅隙(22)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23):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24);不知三军(25)之事,而同(26)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27)。
故知胜(28)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29)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30);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完整地使敌国降服是上策,经过交战击破敌国就次一等。全国,指使敌国完整地降服;破国,这里指攻破敌国。曹操注:“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2)军、旅、卒、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旧说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一百人为卒,五人为伍。春秋以后,各诸侯国发展情况不同,军队编制不完全一样。
(3)上兵伐谋:最好的用兵方法是以谋伐敌,即以计谋使敌屈服。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谋略战胜敌人。
(4)伐交:交,这里指外交。伐交,指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人的盟国,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迫使敌人陷于孤立,最后不得不降服。
(5)辒(fénwēn):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用排木制作,外蒙牛皮,可容纳十人,用以运土填塞城壕。
(6)具器械:准备攻城用的器械。具,准备。
(7)距堙(y):用以攻城而堆积的土山,以便登城或观察情况。
(8)蚁附之:指士兵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
(9)屈人之兵:降服敌人的军队。非战:指运用“伐谋”“伐交”等办法迫使敌人降服,而不用交战的办法。
(1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指夺取敌人的城堡不靠硬攻的办法。
(11)毁人之国:汉简《孙子兵法》作“破人之国”。
(12)顿:通“钝”,这里指疲惫、受挫的意思。
(13)十则围之:有十倍于敌人的绝对优势的兵力,就要四面包围,迫敌降服。
(14)五则攻之:有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就要进攻它。
(15)倍则分之: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以便在局部上造成更大的兵力优势。
(16)敌则能战之: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善于设法战胜敌人,如设伏诱敌等。敌,这里指势均力敌。
(17)少则能逃之:兵力比敌人少,就要能摆脱敌人。逃,脱离、摆脱。
(18)不若则能避之:各种条件均不如敌人时,就要设法避免与敌交战。
(19)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力量弱小的军队,如只知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20)国:指国君。辅:辅佐、辅助。这里引申为助手。
(21)周:周到、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