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昏君(两更合一)(1 / 2)

端木绯封炎 天泠 11176 字 27天前

“王大娘,算了吧,也就是半块重阳糕而已。”一旁摊位的一个中年妇人好声好气地对着老妇劝了一句。

“是啊。”中年妇人身旁的一个灰衣老妇也是神情温和地劝说道,“王大妹子,如今家里也就你们娘仨儿了,总要协力把这日子给熬过去了。”

那王大娘却是轻蔑地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指着少妇的鼻子道:“我还能指望她?!这都嫁进来几年了,连个男娃都生不出来,就生了这么个赔钱货,现在我家老大、老二都被征兵征走了,我以后可要怎么办啊!”

王大娘越说越是心生一种悲凉,拍着自己的大腿鬼哭狼嚎起来。

这当兵九死一生的,万一两个儿子以后回不了,他们家那可就是绝户了!

那个少妇眼眶微红,身子微微颤抖着,欲言又止。

她有些尴尬为难地往端木绯、安平那边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娘,我这里还有客人呢。”

闻言,老妇那浑浊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仿佛此刻才看到端木绯一行人,见她们一个个衣着华丽,笑得脸上挤出深深的皱纹,点头哈腰地迎了上来。

端木绯有些漫不经心地挑着摊子上的绢花,不禁想起了李廷攸在柏川县所见所闻,朝廷征兵按律每户至少要留一成年男丁,然而事实上,不止柏川县没有按这个来,其他的城镇亦然。

端木绯挑了十来朵绢花后,就故作不经意地问道:“敢问大娘是哪里人?”

那王大娘急于讨好端木绯她们,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姑娘,我们是附近张家村的,这市集里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我们村里人。”

“哎,这次征兵把村里的壮丁征走了十之八九,只留下了我们这些老残妇孺,这日子还得过,也只好自己出来摆摊了。”

“如今村子里实在没多少人,出来摆摊的人也不多了……”所以这集市才会这么萧条。

四周的其他几个妇人也忍不住围了过来,心有感触地唉声叹气,抱怨连连,感叹世道不易,再这么下去怕是连糙米都吃不起了。

买了绢花后,端木绯一行人继续往前走着,只是气氛微微沉寂。

端木绯的眼神有些恍惚,嘴角微抿,还在想着征兵的事。

皇帝许是不知道地方贪腐至此,但朝廷若是再不拿出对策,任由底下官员肆意而为,欺压百姓,怕是南怀未平,大盛又要添新乱了。

“娘,端木大姑娘,四姑娘,”封炎突然出声,指着前方一个挂着红色茶幡的茶铺,笑眯眯地提议道:“我们干脆到前面去吃点东西,歇歇脚吧。”

端木绯本来也没觉得饿,封炎一说,她忍不住鼻头动了动,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钻入鼻尖,香菇、猪肉、鲜虾、荞麦香……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勾得她食指大动,想也不想地就脆声应了。

这间茶铺是以偌大的油布简单地临时搭建起来的铺子,里面也就十来张桌子,铺子里居然还挺热闹的,一眼望去,都是黑压压的人头,还剩下三四张桌子还空着,位于最中间的说书人激动地拍了一下惊堂木,说得是口沫横飞。

四周茶客偶尔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端木绯一行人一来,就有一个老妇迎了上来,殷勤地给她们擦桌子,又问他们想吃喝点什么。

四人点了茶,又各自点了一碗三鲜馄饨,以及四笼不同口味的小笼包子。

端木绯歪了歪螓首,也饶有兴致地听起书了。

这位说书人还颇有几分口才,口齿伶俐,声调抑扬顿挫,不仅声情并茂,还会用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人,轻而易举地就把听众带入到他的故事中。

端木绯虽然是从中间听起的,但是没一会儿就听明白了故事的梗概。

故事初听有几分像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意气相投,举酒结义,但是紧接着剧情就急转而下,三兄弟中的刘大因为家中交不起人头税,被官兵发配去边疆做苦役。

关二和张三得知后,义愤填膺,只因那刘大乃是家中独子,家中只有寡母和嗷嗷待哺的幼女,刘大走了,家中寡母幼女无依无靠,还不是等死。关二和张三商议一番后,决心从官兵手中劫走刘大,本来只想劫人,谁想一个官兵错手死于张三手下。他们三人逃走了,然而关家和张家亲眷却被官府迁怒,死的死,发配的发配,三兄弟无奈之下只能投靠了黎山中一伙义匪,救回剩余家人,从此占山为王……

端木绯越听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乍一听是在说重税苦役害人,但是她听着怎么觉得好像在暗示些别的什么……

那说书人敲了一下惊堂木,表示一盏茶后且听下回分解,就讨了些赏钱躲后边歇息去了。

茶铺里紧接着就骚动了起来,众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有人说那关二、张三仗义,有人说官府可恨,也有人说这还不是没钱害的……

“可不是啊!这世道啊,还是要有银子傍身才好过日子。”一个五官平平无奇的年轻人感慨地叹道,“我的三姑母十年前嫁去了百里外的合山镇,本来生活还算好,不过今年征兵,非要把我三姑父征走。我三姑父家那可是三代单传的男丁,如今膝下也只得一个八岁稚子,为了把我三姑父给留下来,他们家交了一大笔钱,说是什么劳役税。如今家里的十几亩田产都卖了,只剩下一栋老宅,清苦度日……”

“能把人留下总是好的。”另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人唏嘘地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人要是被征去当了兵,上了战场,没准命就丢了!只凭你三姑母家孤儿寡母能不能守得住这产业还不好说呢。”

“是啊是啊,听说这京城周边已经有不少村子的壮丁都被拉走了,也指不定下一个就轮到我们村了……”

四周其他的茶客也是忧心忡忡地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铺子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那中年儒生叹了口气道:“朝廷征兵,是为保家卫国,我们百姓本该响应,可是怎么也给该给每户留下一个男丁啊!家里缺了男人,只剩下妇孺,这让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是啊是啊!”一旁的一个蓝衣老妇以衣袖抹着眼角的泪花,哽咽道,“我三个儿子全被那些官兵抢拖去了,顶亏家里还有三个孙儿和几亩地,可是这最大的长孙也才十一岁,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啊……”

“这位大姐,好歹你还有孙子呢。我们村多的是没留下根苗的,这一个半个村子都是要绝户啊!朝廷这是不给人活路走啊!”

“……”

四周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来越激动。

端木绯歪了歪螓首,越发觉得不太对劲了,这似乎是有人故意在挑动民心。

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正对面的封炎,正好对上封炎那双笑眯眯的凤眼,弯如弦月,笑意盈盈。

封炎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毫不掩饰地点了点头,肯定了她心里的猜测。

端木绯瞬间如五雷轰顶般,震慑原地,真恨不得抬手捶自己一拳。她这个蠢蛋,猜到就猜到呗,还非要去确认,现在好了,又知道了一个不该知道的秘密……

端木绯急忙捧起了跟前的菊花茶,欲哭无泪地垂下了眼睑。

封炎也捧起了菊花茶,眼角的余光却还在看着端木绯,嘴角微翘,觉得今天的事自己办得好极了。蓁蓁喜欢看热闹,自己特意带她来这里看热闹,想来蓁蓁一定十分满意!

这时,一声响亮的惊堂木陡然响起,那个说书人又回来了,口若悬河地说起了后续的故事:

刘、关、张三兄弟来到黎山后,方才知道这伙义匪都是可怜人,有的被强豪兼并了田地,有的被强占了妻子,有的被人嫁祸,一个个都是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上山为匪……

一阵勾人的香味渐近,一下子把端木绯的注意力勾走了,茶铺的老妇手脚利索地把四碗热乎乎的三鲜馄饨与四笼小笼包送到了他们的桌上,那诱人的香味随着热腾腾的白气弥漫在桌面上。

端木绯的眼里霎时只容得下眼前这碗香气扑鼻的馄饨,一个个龙眼大小的荞麦皮馄饨漂浮在混着紫菜、虾皮和蛋皮丝儿的汤面上,四周还有那碧绿的葱花点缀在星星点点的的猪油花上,随着汤水微微起伏着……

端木绯不由口涎分泌,舀起一颗馄饨,贝齿轻轻地咬一口,那擀得薄如纸的馄饨皮下,里面的馅料鲜香多汁,入口鲜而滑,剁碎的猪肉馅里还夹杂着虾泥和碎香菇,虾肉的鲜,香菇的香,和猪肉的嫩滑三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汤汁溢满口中,香鲜诱人,让人欲罢不能。

端木绯眸子晶亮,一口接着一口,那柔滑的馄饨皮、香滑的馅料和热腾腾的鲜汤吃下去让人觉得通体舒泰,酣畅淋漓。

四周的其他人随着那说书人的讲述,又窸窸窣窣地骚动了起来。

“这世道啊,害人不浅啊。”一个老者感慨地说道。

“可不就是啊,我听说,一些被强征为兵的可怜人因为舍不得父母儿女,就成了逃兵,携家带口地躲到深山里,偏偏朝廷还不肯罢休,专门派兵去剿匪,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杀无赦。”那中年儒生摇着头道。

“不至于吧?”那个年轻人下意识地惊呼道,双目微瞠,似是受到了惊吓。

“怎么不至于!”那中年儒生拔高嗓门正色道,“我一个族兄前几日去京城访友时,亲耳听那个带兵的小将军说,平民百姓那是命如蝼蚁,死不足惜!当时街上很多人都听到了,这事现在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你们随便去问问就知道了!”

不知何时,说书人的声音已经停下了,然而,没有人在意,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中年儒生的身上,附近还有不少路人也被吸引了过来,这个茶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片交头接耳的私议声。

“这也太过嚣张了吧!难道就他们这些贵人的命是命吗?”那个年轻人越说越激动,拍案而起,整个人义愤填膺。

“就是啊,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把家里的男丁都拉走,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

“这是要让我们都断子绝孙啊!”

“……”

四周其他人也都是满腔义愤,情绪越来越激动,如同那海面上的怒浪,一浪还比一浪高,群情激愤。

“我看啊,圣上英明,这种事一定是有奸臣当道,蒙蔽圣听,不如我们上万民书,让天家知道我们百姓的难处!”

“不错。圣上一定会为我们这些百姓做主的!”

周围的百姓仿佛是溺水的人瞬间抓住了一根浮木般,一个个都目露异彩,人群中的附和声越来越多,这个小小的茶铺就像是一锅快要煮沸的沸水般沸腾着,喧嚣着。

不知不觉中,众人都以那个中年儒生为中心聚拢在一起,又有人主动跑出茶铺去隔壁的摊位买了笔墨纸砚回来。

端木绯默默地吃完了碗里的最后一个馄饨,忍不住又悄悄地瞥了封炎和安平一眼,又默默地舀着鲜香的馄饨汤送入口中。

今天是九月初九,十五年前的今天,对安平来说,应该是天崩地裂吧,但是安平还是那个安平,没有怨天尤人,她就像是牡丹,便是天下百花为讨女帝欢心而绽放,牡丹亦不会折腰,自有风骨。

“保家卫国,这要是连家也没有了,谈何卫国!”沉默许久的端木纭擦了擦嘴,忽然说了一句,神情坚定。

安平有些意外地看着端木纭那张明艳的小脸,红润的唇角轻扬,笑意蔓延至眼角眉梢。

她知道端木纭和端木绯都是自小在北境长大的姑娘,四年前因为父母双亡才来京投靠祖父端木宪。

在北境的经历让这两个看似与一般贵女无异的小姑娘骨子里如劲松般坚韧,见地更是不凡。

有其姐必有其妹,有端木纭这样的长姐,难怪能把未来儿媳妇养得这般好。

这对姐妹俩都是好孩子!

“我们走吧。”安平看也没看四周的其他人,优雅地站起身来,老嬷嬷急忙去结了账。

当安平一行人出了铺子时,公主府和端木家的马车也过来了,安平、端木纭和端木绯各自上了马车,封炎买的那些东西也都从奔霄的身上撤下,分成两半被搬上了两辆马车中。

车夫吆喝声和挥鞭声自车外传来,马车里的端木绯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一角,往茶铺的方向望去,但见那些茶客簇拥着那中年儒生从茶铺里走出,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万民书,朝集市里的那些摊位走去,一家接着一家,说明缘由,那些百姓神情各异,有的迟疑,有的惊讶,有的愤然,有的坚定……

大部分人都在那张万民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当端木绯收回目光时,双眼一不小心就对上策马在马车旁奔驰的封炎,心口一颤,不禁想起了封炎曾两次莫名地扯下她车帘时的情景,手一抖,下意识地放下了窗帘。

回程的这一路,马车里静悄悄的,端木绯闭眼假寐,大脑放空状,只当自己今天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完全不想问封炎接下来要干什么。

没错,她什么也不知道。

她也就是出来登高踏秋,买了些绢花,吃了碗馄饨而已。

“得得得……”

两车一马在凌乱的马蹄声与车轱辘声中回了京,封炎和安平先把姐妹俩送回了端木家,方才回了公主府。

对于端木纭而言,重阳节还只是刚刚开始,她还要准备傍晚的祭祖事宜,不过比起去年,她如今可说是游刃有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贺氏和小贺氏婆媳俩完全挑不出错处。

等到府里的香烛味彻底散去,已经又是一天来临了。

重阳后,秋意越来越浓,五彩缤纷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遍了整个京城,同时,一封万民书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传递着,九月十四日,这封万民书由京兆尹亲自于早朝上呈到了御前。

那时,皇帝正在与群臣说秋猎的事,打算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启程往西苑猎宫秋猎。

这封字字泣血、印满了鲜血色的指印的万民书对于皇帝而言,就像是一个巴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地甩在了他脸上。

京兆尹直接跪在了金銮殿上,把一早有百姓去京兆府击鼓鸣冤,呈上这万民书,并声声哀泣地述说如今官府在民间强行征兵、蛮横无道的种种事迹一一禀明。

并言道,哭诉百姓伸冤无门,只能写下这封万民书,希望能直达圣听。

随着京兆尹的一字字、一句句,朝堂上寂静无声,那些臣子皆是俯首屏息。

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金漆宝座上,难以置信地俯视着京兆尹,脱口道:“怎么可能,征兵都是按旧例,每户征一丁,朝廷给予安家费,何来强行征兵之说!”

“皇上说得是。”立刻就有一个中年将士大步出列,慷慨激昂地对着皇帝抱拳道,“分明就是这些刁民只知道‘小家’,而不知道‘大国’,不愿意入伍当兵,竟然信口雌黄!如此刁民实在该诛,方能以儆效尤!”

“刘将军所言差矣。”一个青年文臣出列,义正言辞地反驳道,“百姓上万民书代表民心,如此请命其中必有冤屈,怎能不经查证就妄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