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卷土重来(2 / 2)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2502 字 1个月前

两人连忙朝外面望去,果然见远处有几辆突击炮,正引导了一百多名德国兵,朝着阵地冲了过来。

古斯曼连忙拿起电话,对着话筒说:“一营长,战斗警报,敌人向我们进攻了,立即命令部队进入战斗岗位!”

放下电话后,古斯曼举起了望远镜,朝着敌人来的方向望去。看了一阵后,他的嘴里喃喃地说:“见鬼,敌人怎么又改变战术了,没有炮火掩护,就敢直接向我们发起进攻?”

“中校同志,这很正常。”一旁的瓦西里接口说:“我们深入敌后的部队,摧毁了敌人囤积在科特卢班车站和第654公里车站的物资。敌人如今的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面临着短缺,自然没有那么多炮弹用来轰击我们。这样也好,至少我们在防御时,可以减少一些伤亡。”

德军的突击炮在距离阵地五六百米的地方停下,随后用炮火轰击苏军的阵地,以掩护他们的步兵向前推进。

“中校同志,”见此情形,瓦西里着急地对古斯曼说:“请您立即联系炮兵,请他们用炮火摧毁那些突击炮,否则我们阵地上的火力点,就会被突击炮一个接一个地摧毁。”

古斯曼望向远处的突击炮,发现它们不再是漫无目标地盲目开火,炮弹已经准确地落在了阵地上爆炸。虽说暂时还不清楚敌人的炮击,给阵地上的指战员造成了什么样的伤亡,但古斯曼心里明白,假如突击炮一直开炮,恐怕在敌人的步兵冲进阵地前,指战员们在炮火的压制下恐怕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

古斯曼拿起电话,向师长柳德尼科夫报告说:“师长同志,敌人又向我团阵地发起了进攻,这次他们出动了多辆突击炮。我请求炮兵立即开炮,摧毁这些该死的突击炮,以便我们的战士能从容地消灭进攻的步兵。”

“我知道了,古斯曼中校。”柳德尼科夫对着话筒说:“我这就和炮兵取得联系,让他们为你们提供炮火掩护。”

结束和古斯曼的通话后,柳德尼科夫望着索科夫,陪着笑说:“索科夫上校,敌人向第650团的阵地发起了进攻,伴随步兵进攻的还有几辆突击炮。您看,是否可以命令炮兵,用炮火来摧毁这些突击炮呢?”

索科夫在听到外面传来枪炮声时,就曾经出去观察过情况,此刻听到柳德尼科夫提出的请求,便点着头说:“好吧,上校同志,我立即给萨维奇少校打电话,让他们朝着敌人开炮。”

“萨维奇少校,我是索科夫。”电话接通后,索科夫也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直截了当地问:“你们看到进攻第650团阵地的敌人了吗?”

“是的,上校同志,我们看到了。”萨维奇等索科夫说完,连忙请示道:“我正准备给您打电话,请示是否向敌人开炮呢。”

索科夫考虑到大反攻还有将近十天,如果过早地把炮弹消耗完,自己就再也没有什么远程反坦克武器了,便试探地问:“你们还有多少炮弹?”

“经过这两天的战斗,每门炮平均还有十五发炮弹。”萨维奇向索科夫汇报说:“其中高爆弹十发,穿甲弹五发。”

索科夫不知道炮弹打光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补充,因此他谨慎地说:“少校,你们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是得不到任何弹药的补充,因此你们要节约炮弹,争取用最少的炮弹干掉敌人的突击炮。”

突击炮由于没有炮塔,整个车身要比坦克矮小得多,要在远距离采取直瞄射击来摧毁这些突击炮,不是技术熟练的炮兵,还真没法做到。萨维奇接到索科夫的这道命令后,在脑子里想了想,自己那些熟练的炮兵,都分布在哪些跑阵地上。

布里斯基见萨维奇接完电话后,就站在桌边发呆,便好奇地问:“少校同志,出什么事情了,您怎么站在这里发呆?”

“大尉同志,”萨维奇苦笑着对布里斯基说:“索科夫上校刚刚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可能在很长时间得不到任何的补给,便要求我们用最少的炮弹,来摧毁敌人的突击炮。我正在想,我手下那些熟练的炮手,如今都在哪些些阵地上?有必要把他们召集起来,专门用来对付敌人的突击炮。”

“少校同志,我觉得您的这个办法可行。”布里斯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别看这两天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他很明白,自己的部下只是给那些真正的炮兵打打下手而已,离开了炮兵,靠自己手下的这帮步兵,就算把炮打响了,也不知炮弹会飞往什么地方。因此他竭力赞同萨维奇提出的方案:“应该立即把熟练的炮兵召集起来,消灭敌人的突击炮。”

熟练的炮兵分布在不同的阵地,萨维奇通过电话,把技术最好的十几名炮兵,都部署在一号阵地上。等人都到齐了,他才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瞄准敌人的突击炮,开炮!”

炮兵就位后,立即快速地瞄准了目标,等炮弹一装填完毕,便立即射击。试射的两发炮弹,都没有能命中目标,一发打在了突击炮前方十几米的空地上,而另外一发,则直接从突击炮的上空飞过去,落在后面的一片残垣断壁里爆炸。

熟练的炮兵,和那些新手就是不一样,看到第一发炮弹打偏了,立即调整了火炮的射击角度。第二轮射击,五门火炮所发射的炮弹,就把两辆突击炮打成了燃烧的火炬。见敌人的突击炮被摧毁,炮兵们大受鼓舞,又瞄准剩下的突击炮开火。

随着所有的突击炮,都变成了一堆堆燃烧的火炬,萨维奇又果断地命令炮兵们换上了高爆弹,轰击那些正弯着腰朝苏军阵地冲锋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