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 努尔哈赤醒了】(1 / 2)

明鹿鼎记 轩樟 4763 字 1个月前

天地会和韦宝成为大金国的恩人,这个局面,是皇太极无论如何不希望看到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有了一个对如何治理大金国,让大金国快速追赶上大明的想法了。

而且是一整套的想法。

政治方面,皇太极对于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是有一套想法的。

外部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

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

皇太极想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

最关键的就是满汉一体,在原本的历史中,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位后颁布《满汉别居令》,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张,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实行“编户为民”政策,下令将大多数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

“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即原有封建自由民身份。

从而缓解了民族矛盾,社会逐渐得到缓和、安定。

发展农业,后金进入辽沈以后,不仅当地汉人从事农业,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了。

皇太极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为的是“专勤南亩,以重本务”。

他下令,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以后就不要变更了。

对庄民的财产及所养牛羊鸡猪等,都不准任意妄取。

经过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完善机构,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

有清一代,满蒙的结合,早比满汉更紧密。

为了处理蒙古事务曾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又改为理藩院。

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了有名的八衙门。

皇太极任命满洲、蒙古、汉人担任承政,每部三人,以下皆参政。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

这就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

清兵入关前没有内阁的名称。

但是皇太极统治下的清朝已初具内阁性质的内三院。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从文馆到内三院,虽任职者均为大学士、学士,但分工更明确了,有的负责编考历史,有的起草敕谕及注释古今政事得失,还有的向皇帝进讲。

崇德以后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们对皇太极的决策有了更大的影响。

皇太极对于现在的各种矛盾,都是有他的一套想法的,只是一方面努尔哈赤还没死,另一方面韦宝的宝军势力逐渐壮大。

本来建奴周边没有强有力的挑战者,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可突然冒出一个天地会和宝军,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皇太极很想发展经济,皇太极在原来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了在东北的统治,为入关统治全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称帝后立刻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不许杀,这是为了繁殖。

也不准杀马、牛等作牺牲或出卖。

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提出“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

他知道五谷乃万民之命所关,因此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入关前清朝的粮食不太缺乏,与这种努力分不开。

手工业生产也大有进步。

盛京宫殿大部分为皇太极时所建,其规模和工艺技术都标志后金手工业的水平很高。

盛京城西实胜寺,铸大钟千斤,是冶铸业的发展象征。

商业贸易在境内有之,与明及朝鲜也均有之。

皇太极曾命令大学士希福带领八家商人及公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家人的庞大代表团赴张家口贸易。

后来又命人到归化城买马。

个人远走贸易的也不乏其例。

军事建设方面,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父汗努尔哈赤对外扩张的政策。

他命令军队建造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

皇太极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

不仅通过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余名汉族文人,而且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

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

对明大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沉志祥等纷纷自愿来投的行为封王封侯,宠荣备至。

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对外战争方面,皇太极更是有完整的方略。

对于朝鲜,皇太极经过两次出征,朝鲜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到沈阳为人质。

对蒙古诸部,皇太极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

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

次年,1635年,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献传国玺归降。

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

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对明朝,皇太极全力以赴发动战争。

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他命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人畜十八万。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

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

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

皇太极亲自坐镇指挥。

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明将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

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

皇太极的统治还继续利用了八旗这个军政合一的组织。

他使八旗通过变革越发充满生机。

一是对满洲八旗不断补充新的成员,二是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努尔哈赤时的满洲被称为“佛满洲”,即旧满洲。

皇太极对黑龙江等地多次用兵,带来大批少数民族加入满洲共同体,被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皇太极把新满洲编入八旗。

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一次就把征索伦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并家小五千六百七十三人编为牛录,隶于八旗了。

同时把征库尔喀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四十二人补充了各旗披甲的缺额。

满洲八旗之外,蒙古八旗早于汉军八旗建立。崇德年间汉军八旗发展最快。

崇德二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照满洲例,汉军分为两旗,四年扩大为四旗,每旗设牛录章京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四人,但内部仍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

崇德七年六月正式完成了汉军八旗的建制。

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这种扩大满洲八旗和建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既增强了清朝的武装力量,也对满蒙汉的广大人民实行了深一层的控制。

尤其是为了夺取全中国统治权,皇太极创立的汉军八旗有重要意义。

皇太极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

皇太极规定从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

皇太极还非常重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至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达海逝世时,经他手已翻译成帙的汉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及正在翻译中的《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

后来又命达海之子继续学习汉书。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的文馆诸臣翻译了辽金宋元四代史书。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祖努尔哈赤为文书往来及记注政事的需要,命巴克什额尔德尼等人以蒙古字母为基础,结合女真语音,而创制了满文,这种由蒙文脱胎而来的初期满文,是没有圈点的满文,叫做老满文。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将老满文在字旁加置圈点,使满文的语音、形体更臻完善,这种加置圈点的满文,叫做新满文。

皇太极继位后,内部满、汉、蒙几十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聚集在辽河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