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今生?金身!(8)(1 / 2)

真摘星拿月 鲁西华 2258 字 1个月前

今年整整一百岁的韩思华老人是山城的名人,是山城社会福利院的荣誉院长,今天是她一百岁的生日。

她本不是山城本地人,十八岁时来到山城,建下一家规模庞大的民宅群居之所~西华小区,以便宜的价格对外出租,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清雅的装饰和便捷的环境著称。在抗战时期,这个小区聚集了众多文化战线上的精英,成为了各党派文化宣传的阵地,高峰时,这里常住一万多人,韩思华女士甚至将自己的四个院子也修成了临时居所,供大家居住。

民国政府数次想要进入小区搜查,都被大学者周赫煊和山城袍哥会阻止。为了阻止民国政府的肆意妄为,袍哥会甚至举行了万人的罢工活动,不但掐断了民国政府机构的用水用电,还不为这些官老爷提供各类服务,一时之间,那些对西华小区有敌意的官员上街连一棵葱都买不到。最终民国政府还是认了怂,只要西华小区不是太过分,都当作没有看到。

山城解放前夕,韩思华女士联系当地袍哥会,保护了不少基础设施,为之后山城的迅速恢复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韩思华女士还向华夏人民政府捐出了数额巨大的海内外财产,自己甘愿当一名福利院院长,照顾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弃婴,养育他们、救治他们、教育他们,将他们培育成材为社会服务。

韩思华老人一生未婚,她亲手培育出了不知道多少孤儿、残儿,也亲手送走了不少老人,她每天都是笑呵呵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的笑容之中含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眼泪。

当韩思华老人七十岁时,实在因为年纪太大,国家就没有再让她担任社会福利院的院长,而是担任荣誉院长,以顾问和专家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福利院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也算圆了这个一生扑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伟大女性的梦。

韩思华老人有钱,就算她捐出了数额巨大的财产,但是每年依旧有为数庞大的海外分红转到她的账户上,这些最初都是建国之初,为数不多的国家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改革开放二十年之后,国家外汇不再缺乏,韩思华老人的海外分红才渐渐失去了作用,留作自用。

韩思华老人请了数名中外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就在当年抗战时期西华小区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沙坪坝区最为高大的建筑,山城国际金融中心。里面涵盖国际购物中心、英国皇室私人定制式酒店、国际超甲级写字楼三大内容。

而这座高达271米的建筑似乎有着特殊的含义。一九二七年十月,那一年,韩思华遇到了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那个人改变了她悲掺的童年,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那个人教她读书认字,教她做人的道理,给了她快乐,给了她希望,对她的每一个要求都毫无保留的付出和答应,那个时候的她几乎认为自己就是活在梦里,而自己就是梦中的公主。

二十岁的某一天,她向那个人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那个人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义无反顾地出门了,在这之前,他们约下了一个美好的约定——活着,结婚。那个人答应她,只要他一回来就和自己结婚。自从那个人走后,自己每天夜里都在窗口默默地眺望东方,期盼那个人忽然如神灵一般的出现在自己眼里,然而等来的却是一夜夜的失望,那个人再也没有回来。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远方传来了消息,二十几万人得救了,而那个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不回来找我?韩思华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她在悔恨,恨那天夜里,自己的天真、自己的无知,为什么要提出那个要求?!

最初的几年,自己都有想过要去死,但是被好姐妹郭文劝住,但是当郭文死去后,自己突然就明白了:自己不能死,自己还有事情要做,再困难、再艰巨都要像那个人做事一样,没有一丝推托。

时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过去,山城的变化日新月异,新华夏成立了,华夏人民站起来了,没有人再会被压迫和饥饿,这是国家成立的初衷。窗外的楼房也渐渐变高了,慢慢的遮住了韩思华的眼睛,让她再也看不到遥远的东方,看不到那个日思夜想、期盼的人儿来的方向。

于是,韩思华老人毅然在自己八十岁的时候,投资建立了这么一座第一高楼,让周围的楼房不再遮挡住东方,不再让自己泯灭与城市建筑之中,要让那个人一眼就能看到自己。

韩思华老人一天天的衰老,眼睛也一天天的模糊,背也一天天的佝偻,头发也一天天的苍白,皮肤也一天天的皱纹,直到有一天,她再也站不起来了。她也在一天天的担忧,担忧有一天,那个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看到自己这番模样,会不会还认得自己,会不会还轻轻地、温柔地叫自己一声“彩儿”。

自己是多么期待和担心那一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