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7章当危机遇到良机(2 / 2)

斐潜小说 马月猴年 6297 字 2个月前

在荀谌眼中,未来似乎有一点清晰了起来。

……

……

汉中,南郑。

斐潜的超前谋划在推进,而曹军却依旧盯着地盘……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报,摆放在李典的桌案上。

李典来来回回的看了两三遍之后,将其递给了常林,『曹军恐有进军汉中之意。』

在常林之下,还坐着马恒和马忠。

二马原本都在川蜀,后来徐晃入川之后,汉中不免有些空虚,于是调到了汉中之地,加强汉中的力量。马恒和马忠原本在川蜀之中只能算是中下层的管理人员,现在到了汉中之后便是隐隐的成为了李典的左右手,也算是一种晋升。

李典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中泛起了波澜。

他既有些期待和曹军交战,又有些担忧和无奈。

早些年李典投降的时候,他是不甘心的,后来斐潜找曹操要回了李典的家眷族人之后,这才算是安下心来。但是李典安心,不代表李典的族人都心甘情愿,毕竟李典族人在山东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忽然一下子要么只能在关中河东定居,重新置办产业耕作土地,要么就要跟着去阴山,难免会有点嘀嘀咕咕。

不过,随着李典地位的稳固,权柄的水涨船高,这些李典族人又是一改之前的埋怨,变成了骠骑大将军的信徒……

骠骑就是好啊!

当年曹贼口口声声说重视,结果呢?不过就是个小偏将!

现在骠骑给的多实惠!

哎吖吖,真香!

李典族人喊着,要永远支持拥护骠骑,要高举……咳咳,反正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浑然忘记了之前他们刚到了关中北地的时候,还在嘀咕腹诽骠骑,咒骂李典的无能,竟然被骠骑抓了,害得他们要背井离乡……然后现在喊着关中就是他们的家乡!

所以李典族人的态度改变,也同样反过来影响到了李典。

可是真的要面对之前的『上司』……

这隐隐约约的刺激感,究竟是从何而来?

常林看完了,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递给了下首的马恒。

马恒赶紧接过情报,打开一看,正是从关中紧急发来的关于曹军在武关动向的情况,最为主要的就是说到了曹操在潼关的攻势受挫,以及骠骑回旋的消息。

『主公回来了啊……』马恒看完之后,明显轻松来了不少,『曹军此番攻武关,原来是声东击西啊……如此看来,曹军急于与我们一战,这消息非常重要……』

李典点了点头说道:『汉中之地南通川蜀,西连陇右,北进关中,实乃衢地也。若是曹军取汉中,倒是盘活局面,可袭北,可进川,可断陇右……』

马忠闻言便是笑道:『曹贼真是计算得太好了!』

赵云在幽北算是一种围魏救赵的话,那么曹仁当下在武关就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围魏救赵』。

一来用武关吸引注意力,尽可能的牵扯关中的守军,另外一方面则是窥视汉中。如果真的能够攻克汉中的话,那么曹军的整个架构就盘活了,而骠骑则是被切断了南北之间的联系,再加上江东军进攻川蜀,若是连锁反应之下,说不得真就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如果说骠骑大军来对付曹仁,曹仁就化实为虚,然后撤回荆州,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是也等同于调动了骠骑的主力,刺探了斐潜的虚实。

『那么……』马忠说道,『既然如此,便是撤回前哨,坚壁清野,和曹军决一死战!』

李典听马忠此言,先点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一旁的马恒说道:『属下倒是觉得,不宜撤回前哨……』

『为什么?』马忠问道。

『若是我们现在就撤回前哨,不就是告诉曹子孝我们知道了他的计划么?』马恒说道,『而且撤回前哨,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对于战线的控制,只能被动的等待曹军来袭……』

马忠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可这么一来,岂不是坐看曹仁在武关耀武扬威?』

常林这时候才缓缓的说道,『既是不能撤,不妨试探的打一下?』

李典捋须的手顿了顿,『愿闻其详。』

常林拱拱手说到,『我们现在布置在上庸一带的兵卒,是一部三曲,原本主要是防御上庸地域氐人,以及申氏……属下是这么想着的,申氏原先就有些不清不楚,现在如果曹军要来,定然是会和曹军勾连一气,如果我们假做是要去援救武关,侧袭荆襄,那么曹军必然会有所应变……未变之时,不知其变,然变数若显,则为定数矣,届时就可以加以针对……』

马恒拍了拍手说道:『长史之言甚是!只要我们一动,申氏必然将消息暗送曹军,到时候曹子孝肯定会带着人马偷偷从武关道上撤下来,企图截断我们的后路,然后进军汉中。』

马忠振奋,『好!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反过来伏击曹军!』

李典起身,走到了一旁的汉中图舆上观看起来。

确实,上庸一带,就是当下汉中局势的关键点。

李典琢磨了片刻,便是下令道:『传令,让上庸驻军加强戒备……多派斥候打探,绝不可松懈大意。』

不管曹军是不是真的要来进攻汉中,该有的斥候侦测是不能少的,而且这么做也是符合正常的应对策略,不会提前暴露作战意图。

毕竟武关声势那么大,汉中不做任何动作,反而会显现得很不正常。

李典下达了命令之后,沉默少许,轻轻叹息了一声,『现在就看曹子孝怎么选了……』

……

……

之前上庸申氏破坏了李典在汉中的示范耕田,确实给李典添了堵,但是反过来却被李典利用。

张辽在汉中的时候,是以威镇之,但是威不能持久,时间一长,必生怨恨,所以李典在接手汉中之后,就开始转变方向,以阴山教化南匈奴为模版,缓和和汉中周边少数民族,主要是和氐人之间的关系。

申氏挑唆氐人烧毁了示范田,自以为得计,可是申氏没想到李典就能忍着,没有直接动粗兴兵……

很多事情,急不如缓的道理就是如此。

如果说李典当时不管不顾直接兴兵,一方面是氐人大多数都在山中,进攻并不容易,同时收获也很少,另外一方面则是死人不会说话,反而会让活人更加怨恨,加深了汉人和氐人之间的裂痕。可是李典聪明就在这里,他雷声大雨点小,让氐人自己搞氐人,既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却让氐人相互之间产生了怀疑,并且开始分裂。

于是汉中一带的氐人,被李典成功的切割成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在汉中之北,也就是被申氏等人鼓动的那一部分人,而另外一部分在南郑,偏于汉中之南的氐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也就自然而然的和李典的关系更为密切起来。

想到辛辛苦苦一番谋划,却被李典拿走不谢……

申氏兄弟每每想到此事,就觉得一口气堵在心口,怎么都不会顺畅。

虽然说李典没有出军攻打上庸,也没有放出话来要将上庸申氏如何如何,但是申氏兄弟心中都清楚,咬人的狗……嗯,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若是李典真的咋咋呼呼,如同武夫一般暴跳如雷,申氏反而不怕,但是现在李典就像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铡刀,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来通算?

申氏为了防备李典,也就会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做得更多,也就会显露得更多,到时候想要找一些保护色都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典在汉中逐渐的稳固,和氐人相互之间的交易往来密切之后,就算是申氏想要挑拨,也不可能像是李典刚刚抵达汉中之时的那么容易了。

申氏虽然表面上装作纯良,但不管是从实际的土地利益考量,还是从当下的局面取舍,他们都不太可能走回头路了,所以只能是咬着牙一条道走到黑,一方面偷偷的将申氏子弟先一步润到山东去,转移部分的资产,另外一方面也是试图和曹军勾连,妄想着可以扭转乾坤。

其实这种心态,就像是贪官污吏一样,知道自己已经错了,可是就下不了狠心回头,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万一呢?这种侥幸心理支撑着申氏,如果自己投了,岂不是自己不打自招?岂不是傻子?

于是,当申氏兄弟发现曹仁在武关有大动作的时候,二人不惊反喜,觉得他们的好机会终于是来临了,但是世间万事往往如此,危机和良机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