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摄政王(2 / 2)

明贼 五味酒 2960 字 2个月前

但这一夜并没有发生任何乱子,担心的抢掠并没有出现,就在人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皇城内忽有谕旨发出,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惊。任谁都想不到,昨夜竟发生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乱。

而摄政王离京的消息居然也仅仅是障眼法,郑亲王济尔哈朗引兵作乱,欲废掉顺治皇帝而自立,幸甚皇叔父摄政王识破了奸人诡计,及时回军而将其一网成擒。

这次叛乱于市井百姓似乎仅仅只停留在告示和谕旨的纸面上,普通百姓多数对此浑然无觉,就连酒肆茶坊均照常营业。

酒肆中,饮酒的酒客们对今日皇城贴出的告示自然少不了大加品评。

“郑王作乱实在是自不量力,想想皇叔父摄政王是何等人物,岂能被他钻了空子?”

“也不尽然吧,俺看是皇叔父摄政王设好了圈套,只等郑王往里钻呢。”

也有人对济尔哈朗持同情态度,“没准是摄政王构陷了郑王也未可知,试想想,郑王即便真有作乱的心思,会不会蠢到在多尔衮离京的当天发难?还被多尔衮悄无声息的就给挫败了!”

总之,各种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一时间,人们竟忘了大军在朝鲜国惨败的各种消息

郑王作乱的消息布告次日,顺治皇帝再次颁下圣旨,因感念皇叔父摄政王再造之恩,自此后将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这道圣旨一经颁布,满清上层尽皆交口称赞,与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时,多有反对之声不同,均为顺治皇帝贺,为皇父摄政王贺。

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那么顺治小皇帝又将其生父皇太极置于何地呢?皇太极虽然曾是大清国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此刻早就化作了冢中枯骨,那个掌权的人也已经换成了他曾经百般压制的多尔衮,就算夺了皇太极的妻儿江山,又有谁会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半句话呢?

郑亲王的府邸被抄没干净,妻女尽皆发配给披甲人为奴,财产悉数充公,就连济尔哈朗本人都被终身圈禁。至于他的鹰犬爪牙,其颈间鲜血早就染红了盛京城外的护城河。

自此,多尔衮的权威竟在大军惨败的情形下,空前的加强了,皇父摄政王的圣旨更是人人莫敢不从。

……

多铎率军抵达鸭绿江畔,由于有了萨哈璘的惨败,战阵经验丰富的他并不急于渡河,而是将大军分成三路疑兵,于不同地点,同时渡河,以防备朝鲜国中明军对其半渡而击。

出乎多铎意料的是,在渡江过程中他并没有遭到明军或是朝鲜国民军的阻击,半日时间,大军悉数渡过鸭绿江。

牛录章京遏必隆作为败军之将,并没有收到多尔衮的重责,仅仅是令其在多铎帐下戴罪立功。

由于图尔格的原因,多铎一向偏爱遏必隆,自然也不会真的以败军之将待他。

非但如此,多铎还因了遏必隆有过与朝鲜国中明军作战的经验,而对他委以重任,麾下率五千先锋精锐,兵进平安道府治平安城。

平安城是遏必隆的受辱之地,遏必隆十分看重这次雪耻的机会,一路上谨慎小心广撒探马斥候,最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再次抵达了这座低矮的夯土小城。

遏必隆情知对方必然再出诡计,早就打定了主意,不论如何,只要拿下这座小城,就会第一时间将其放弃,让那些朝鲜国野人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他却万万没想到,低矮的夯土小城前竟有千人步卒整齐的列队齐下,军阵中猩红色的明军战旗随风烈烈,使得遏必隆眉头一阵突突乱跳。

遏必隆眉宇间跳的不是恐惧而是兴奋,他就怕明军和朝鲜民军又耍弄诡计,而今他们既敢在城下列阵,则正中其下怀。就让这些不自量力的人尝尝八旗劲旅的弓箭和马刀有多厉害吧!

“所有八旗勇士,跟我冲,杀光敌军,进城吃饭!”

这些八旗骑兵步卒早就憋足了劲,待遏必隆一声令下便山呼海啸的冲了上去。与此同时,明军火炮隆隆作响,数不清的弹丸从天而落,砸向密集冲锋的八旗骑兵步卒。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