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1 / 2)

《侯府哥儿》是某女频今年大爆的纯爱小说之一,其独创的哥儿设定一时间风靡全网。

设定中,哥儿天生貌美,能生包子,每个月还会发/情,而且似乎生下的后代出类拔萃的几率更高一些。但哥儿的数量极其稀少,一千个人中才出那么一个,可谓是真正的千里挑一。

书中的主角,就是一位哥儿,走的是升级路线,从一开始不谙世事的小白兔到阅尽沧桑的心机美人,从宅斗到宫斗,历经千辛万苦,嫁给了又冷又苏的大皇子殿下,成了大渊朝的一代贤后。

《侯府哥儿》完结后,作者卖了漫画改编和影视改编版权。虞笙作为某漫画网的驻站画家,成了该书的主创人员,熬了几个通宵把书看完,再次醒来时,他就成了书中没活多久就惨死的炮灰――主角的哥哥,平阳侯府的嫡子,与他同名同姓的虞笙。

虞笙和主角一样,都是哥儿,只是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主角爱业双丰收,而虞笙则嫁给了一个渣男,最后难产而死。

穿书他不介意,穿成炮灰他也不介意,可穿成身体离了男人就活不下去,最后大着肚子悲惨死去的哥儿……

苍天啊,他这是做了什么孽除了当初连载的漫画坑了几部,虞笙从来没做过败坏人品的事,至于这样对他吗!

梨香推门而入,瞧见自家的二少爷正躺在床上打滚,一脸苦大仇深地做着喷血的动作,嘴里还念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二少爷”

虞笙瞬间坐了起来,淡定道:“怎么了”

梨香觉得今日的二少爷有些奇怪,但她一个婢女也不敢多问,只道:“晏府的‘定簋’马上就要开始了,夫人让二少爷睡醒了就赶紧过去。”

晏府和定簋对虞笙这个看完全文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晏府的主母和虞府的主母是同父同母的姐妹,因此两家多有来往。晏府里头的人多是无关紧要的配角,除了书中的第一反派,晏未岚。

按照书中的描写,晏未岚是个常人男子,却有着大渊第一美人的名号。他靠着美色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做到了太傅的位置,毒死了碍事的皇帝,扶幼帝上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晏未岚把持朝政多年,手段阴毒残忍,是大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奸臣。这样的反派自然活不到最后,在封地韬光养晦的大皇子率兵一路杀回京城,攻破宫门,将穿着龙袍,戴着金冠的晏未岚就地擒杀。

虞笙看小说时,非常喜欢这个晏未岚这个病娇偏执的反派。特别是看到他得势之后一个个地找当初欺辱过他的人复仇,顶着一张美艳绝伦的脸,下手一点都不手软,虞笙被苏得嗷嗷叫,画人设的时候也在他的身上最用心。

至于定簋,这个世界里寻常男子和哥儿生下来的时候并无二异,根本无法分辨。哥儿的发/情称为热潮,一般的哥儿,初次热潮都在十五六岁左右。在此之前,哥儿的身体慢慢成熟,身上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体内的血液也会发生改变。玉簋是一种嵌着和田玉的青铜器,只要将性成熟的哥儿的血滴在玉上,原本晶莹剔透的玉便会染上一层血色;如果是常人的血,则不会有任何反应。因此在大渊朝,只要是男孩子,在十四岁的时候,家里都会挑一个好日子,邀请一众亲戚,拿出玉簋来,判断这男孩究竟是普通人还是哥儿,这就是定簋。

这日,晏府为晏家的两位公子定簋,虞府的主母带着小儿子虞笙前来观礼。原主有睡午觉的习惯,在客房睡了一觉,睡梦之中就被虞笙给穿了。

虞笙回忆了下书中的情节,并不记得有晏府定簋的一幕,算算时间,这应该是在小说开头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和主角都还没有被定簋,也就是说现在大家都不知道他这具身体是个哥儿!如果他以常人的身份活下去,是不是就可以逃脱嫁渣男后生子难产的命运了

梨香站在一旁,看着二少爷先是若有所思,又是一阵莫名其妙的偷笑,最后又收敛笑容,强作一派正直状,“我这就去。”

虞笙换好了衣服,在晏府下人的带领下来到前厅,此刻前厅里已坐满了人。晏府的主君和主母坐于上座,其他人都是晏家五服内的亲戚。

虞笙的母亲,虞家的主母姜画梅正在喝茶,见到虞笙,招了招手,虞笙便朝她走了过去。

“娘,定簋开始了吗”虞笙问。

“快了,饿了吗”

虞笙摸摸肚子,老实道:“有点。”

姜画梅捻了一块点心送到虞笙嘴边,“笙儿,来。”

书中描写的姜画梅性子风风火火,心眼也小,没少亏待虞府的庶子和姨娘,可宅斗起来脑子总是不够用,几次三番地被人当刀使,也算是一个小反派,为虞府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哥儿,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儿子和哥儿相继惨死,她一病不起,最后郁郁而终。

姜画梅纵然有万般不好,对自己的孩子好得还是没话说。虞笙就着她的手,将点心一口吃掉,觉得味道不错,还没完全咽下去又想去拿第二块,姜画梅见状干脆把一盘子点心都给了儿子,心疼道:“慢点吃,还有很多。”末了还不忘念叨下人,“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少爷饿了也不知道给他送点吃的!”

梨香忙道:“奴婢知错。”

其实虞笙也不是很饿,就是嘴馋。虞笙想替下人说话,可那点心里不是放了什么黏牙的东西,他的牙齿被黏在一起,压根说不出话来,只能抱歉地对梨香苦笑。

这时,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对主人拱了拱手,道:“老爷,夫人,时辰差不多了。”

武国公点点头,“开始罢。”

管事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定簋开始!上玉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