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个事情就有了一个结尾,官绅压根不用交税。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普通百姓家中无粮,戒严一天用来抄家,封商铺,已经是影响普通老百姓了,不好再戒严下去的。
本来因为名额的限制,你有我没有,不公平,你也要有,我也有,还是有名额限制,还是不公平;最后呢,名额放开,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皆大欢喜了。
说着话,他就跪下去请罪了。
当满清大军压境时,他收容难民,又怕想投降满清的军阀在扬州城闹事反而害了百姓,便放任他们离开,坚守城池时,几次拒绝了满清的招降,不为满清效力,最终城破殉国。
最有代表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南明第一代皇帝的人选问题。
站在大堂靠外侧的盐商听了,纷纷出列,抱拳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此时,崇祯皇帝居高临下地盯着他,再度问道:“今年扬州府各县最终各收上多少钱粮”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怒。
史可法听到皇帝说“平身”之后,谢恩先站了起来,同时自然也是暗暗打量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一声冷笑道:“意料之中,没什么稀奇的,名单备好,等到了应天府再收拾他们”
扬州府知府听到,看到皇帝远去,连忙自己起来追上,然后恭敬回答道:“微臣谨记陛下旨意,以百姓为先。扬州府的百姓,当比其他地方活得更好一些。”
当然,对于无权无势的那些,就算是真得交不上税,那官府也能逼得伱卖儿卖女的交,不存在交不上一说。
扬州府知府是个吃干饭的,账册摆他面前,都不知道去翻哪本好。好在他的两个师爷,确实是帮他处理这些事情的,倒也没耽搁,很快翻了账册之后,战战兢兢地报给皇帝知晓。
史可法本人的精力,主要是盐政革新这块。框架原则都已经给他了,部分人手也给他了,其余的,崇祯皇帝没空管,让他自己去摸索做。实在是有问题的,再给他奏章。
所有拖欠的账目很快就整理了出来,甚至在皇权威压下,两个具体做事的师爷,还把他们知道的情况都抖得干干净净。比如说,今年谁家大概有多少粮食收入什么的,也都说了。
顿时,场面一下就僵住了。
崇祯皇帝坐在座位上,喝着热茶,看着他们问道:“朕要知道,扬州府在今年收了多少钱粮按县报来”
因此,他压根就没有因为眼前看到的情况,听到的情况就得出扬州府不错的结论。
扬州府知府知道皇帝最是关心百姓,因此,这两日想过,皇帝问到民生问题的话就这么回答,加上运河两岸也搞过这些措施,皇帝又能亲眼所见,该是妥当得体的回话了。
史可法是河南人,不过他的恩师是左光斗,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于是,史可法也参与到了党争之中。
总体来说,他就不适合乱世时候带兵打仗,当什么兵部尚书也不适合在朝堂上定方略。
有关扬州豪强,主要是大盐商的财产清点还在继续中,暂时集中在钱粮上。
扬州府的百姓,被这眼花缭乱的变局给吓得尽量不出门,就躲在家里等着风声过去。
对于真正普通老百姓的赋税,那不但是一文都不能少,反而会各种加派。但是,普通老百姓被剥削就剥削了,又能奈他们何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之后,普通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开始造反了
话说回来,在扬州府这块地方,崇祯皇帝知道真正普通的老百姓都是要挖野菜充饥,但是一路行来,也都是粮田。又没有大股贼乱,还说没有赋税,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扬州府知府一听,顿时傻眼了。
个中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扬州府这里的粮田,大都是地方豪强,比如各大盐商以及一些官绅所有。个别人有免税名额,但是真正在收取的时候,扬州府对于这些人的所有粮田都不收赋税,对上就禀告,民不聊生,硬征收的话,老百姓就要饿死了。
如果说,这些军中将领都和盐商有利害关系,那皇帝要这么做,他们是有可能会反对的。
比如,文官挨廷仗,那是清流的专属,能得到官场上文官的认同。因此,不少人甚至都有骗廷仗刷声望的举措,只要打不死,回头养好伤了,就能靠这个声望被其他官员举荐,做事也能更顺利,是一种资历了。
史可法点点头,便又再问道:“其二,陛下三番两次下诏,关心民生生计,扬州民治如何”
特别是扬州府这里原本的官吏,都被崇祯皇帝给一锅端了。要做这些事情,就更是困难。
崇祯皇帝骑马沿运河而下,当即有锦衣卫快马上报他道:“陛下,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扬州府大小官吏并地方乡绅在前方五里处恭迎圣驾”
扬州府知府依旧趴在地上,好一会之后,才挤出个声响:“微臣微臣需要回府去查下。”
崇祯皇帝听了,不想和他多话了,当即吩咐方正化说道:“派出锦衣卫,带他回府衙把今年的赋税账本,还有田地赋税等账册都带回军中。”
崇祯皇帝却不理他,依旧任凭胯下战马缓步前行,又道:“如此说来,扬州府的百姓能活下去了”
一般而言,自从权力中心转移到了京师之后,南方就没有锦衣卫的踪影。可如今,代表皇权的锦衣卫在扬州城内摆出这个架势,着实吓到了不少人。
扬州府知府见了,连忙打圆场道:“本兵大人,军队之事和民间关系不大,或许可以趁陛下驾临之时,实话实说便可。听说朝廷已经印发新钱,京营也都是用新钱发放军饷的。”
当他们进城的时候,刚好和之前进城的锦衣卫校尉迎面相遇。
他在后世的时候,就看过资料,知道明朝中后期的不少奇葩事情。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冷声喝道:“传扬州府知府”
哭丧着脸的扬州府知府,看到史可法,便连忙喊道:“本兵大人,帮忙给陛下求求情”
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分、排行应当立为君,但是在万历时期著名的三大案中,就有坚决否定万历皇帝想立福王为太子的事情,就等于说,东林党和福王是有仇的。
听起来,似乎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不惜以自己的前程为赌注,不收取赋税也要让百姓活下去。
这给皇帝来接风洗尘,犒劳军队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那知府大人咋得了
这时候,他们忽然意识到,似乎伴君如伴虎啊,看看,一个不小心,老虎似乎要吃人了
崇祯皇帝此时勒住了马,低头看着他喝道:“既然不知,为何敢和朕说百姓过得好了”
扬州府知府一听,便立刻开始叫苦道:“陛下,如今兵荒马乱,百姓苦不堪言,如若朝廷强行收取赋税,百姓便无活路,微臣无能,实难有两全之策”
如果在崇祯皇帝死后按照辈分排行要立福王为帝,东林党人就担心会被秋后算账,因此就要另外立一个皇帝,导致南明时期又延续了党争。自家斗得不亦乐乎,白白便宜了满清。
“没有”史可法一听,连忙否认道:“自微臣驻守扬州府以来,并不见大股贼寇作乱之事”
他所领的是野战军,要是吃饭住宿要挑挑拣拣的,那就是老爷兵,打个屁仗。
一听这话,史可法有点意外,便连忙说道:“那微臣立刻去准备营房,把原有军卒给迁出来另外安置。”
对于当官的来说,名声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官场上的名声,因此明朝的文官,非常注重官场的名声。
很快,两个师爷又做了汇报。
就算是太平年间,都有私盐贩子的存在。皇帝是要领兵平乱的,肯定不可能关注这等小事。
长江北岸,属于南直隶最西边的安庆府以及庐州府也已经沦陷,贼军兵锋已经攻入凤阳府、滁州、和州。
崇祯皇帝暂时不说话,抬头四顾,看到运河两岸的民房,确实是不错,没有一路南下时见到的那种破败,凑合过的景象。
只是一个府而已,各县汇总信息,并不需要汇报多久。
此时,至少扬州府知府感觉自己的汗下来了,连忙奏道:“微臣微臣是听师爷这么说的”
一顿子操作,领兵平定了北方,基本上稳住了局面,然后就进行户籍革新,废除贱籍,也不再细分户籍,而是大都归于民籍。这么一来,盐商的这个名额之争,就完全没意义了。
史可法一听,又是意外,连忙奏道:“这天寒地冻的,如何能让陛下亲军驻扎城外”
这不,就听崇祯皇帝淡淡地问道:“如此,扬州府的百姓,多是什么营生,收入几何柴米油盐酱醋茶各是什么市价,月支几何”
崇祯皇帝一下就听出了问题,当即又问道:“扬州府今年并无什么贼寇,粮田该是都有种植,为何缴纳钱粮却只有这么一点点”
听到这话,史可法又有些为难地说道:“陛下,江南大乱,赋税大都收不上来,加上应天府那边正遇贼寇威胁,也需粮草,因此并无粮草拨到扬州府这边。微臣所部粮草也只有一日一顿,勉强度日。”
有些事情,其实史可法也略知一二,但是这里面的水,对于他来说也是太深了。没有嘉靖年间海瑞的头铁,没几个人敢伸手管其中的事情。
这些官员口中的“民”,并不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而是官绅,也就是地方豪强。
然后高一功、黄得功所部负责抓人,抄家,封商铺。
还比如,收税对明朝官员来说,那是搜刮民脂民膏,没有一点国家需要赋税才能正常做事的认知。于是,就有这样奇葩的事情发生,摆一个框在衙门口,让百姓自己交税,爱交多少交多少,不交也没人查,以此表示当官的是为民请命
第一,实施扬州府粮食管制,粮价一石一两银子为基准,但是不能多买,而是按照人头最多买两天的量。
崇祯皇帝听了,不知可否,而是又问道:“扬州府的粮田一共有多少,按县报来”
本来以为皇帝领军经过,扬州城至少会更安全,结果没想到,竟然是这一幕。
比如大盐商某某某,偷税漏税多少,养了何处贼寇,兼并什么土地,售卖多少私盐,行贿谁了等等,皆记录在案。其中有不少盐商,在盐的制作和买卖中,甚至背负了命案。
但是,这些军中将领,包括所领之京营,全是从北方带过来的,和扬州的盐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是因为崇祯皇帝在这支京营中的威望,已经到了他说什么便是什么的地步。
扬州府知府听了,连忙出列回答道:“自本兵坐镇扬州之后,贼寇畏惧本兵威名,多已销声匿迹,唯有一二私盐贩子,自有盐丁追捕,此该不会引陛下关注”
史可法没理他,看了他这车子的身后,还有知府的两个师爷也被锦衣卫带着走,他心中当即暗叹一声,快速而过。
终归来说,盐商对皇帝即将到来还是持欢迎态度,如果能巴结上皇帝,那好处就多了
崇祯皇帝看着他,似乎嫌不够,又加了一句道:“卿且说来,朕再派锦衣卫校尉去核实,如若敢犯下欺君之罪的,朕可以让你去见见陈演等人。”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脑海中便闪过有关史可法的印象。
只听史可法认真地说道:“其一,扬州府地界,还有贼寇作乱否”
至于扬州府知府,还有大盐商等主要被抓的这批人,崇祯皇帝没留着他们祸害粮食,直接在扬州城外咔嚓了。
城外,皇帝的中军帐最先竖好,类似蒙古包,里面倒也不是很冷。
扬州府知府和他的两个师爷就跪在皇帝面前,账册之类,则堆在他们的面前。
长江南岸,江西已经沦陷了大半,兵锋已经攻入了和江西相邻的南直隶境内,包括池州府以及徽州府和宁国府。
因此,有的人就通过这种应试考试来实现鱼跃龙门,最终虽然是成为进士了,但是一辈子都用来研究,其他方面就显得弱智了。
再想想就是还没法子
崇祯皇帝听了,便没有犹豫地说道:“不用这么麻烦了,大军城外驻扎便可”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问道:“那是说,扬州府等周边有贼寇作乱,因此收不上赋税”
皇帝都是坐在紫禁城里面不出来的,那知道外面这些事情的真相如何要是朝堂风气还好的话,那可能有清官会打击这种情况,会告诉皇帝;但是,当朝堂的风气彻底坏了的时候,当官的都能从这种事情上捞到好处,谁会告诉皇帝真相
于是,就见这位知府大人又一次噗通跪倒在地,磕头到冰冷的地上,带着恐惧奏道:“微臣实不知”
但问题是,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前就知道有一种叫做面子工程,也事先调查过扬州府的民情,知道老百姓的情况到底如何
听到这话,扬州府知府便再度回答道:“还请本兵放心,我扬州之繁华,乃天下闻名,百姓自然是安居乐业。也多亏了本兵坐镇,使扬州免于贼乱。另外,本地乡贤皆有出力,修缮粉刷了运河两岸房屋街道,为我扬州府出了一份力。相信陛下见到,也会满意的。”
还有那些地方乡绅,包括大盐商,可能他们在扬州地界是天,任何人都要给面子。但是在皇帝面前,他们连跟得近一点的机会都没有,被锦衣卫校尉远远地隔离在外。
每个事情,都是大事,且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盐政革新,更是要操心。
大明首辅陈演等人被抄家问斩的一个罪名,就是犯有欺君之罪。
最终,史可法推荐任民育出任扬州府知府,在原本历史上,他也是推荐了任民育为扬州府知府,最终扬州府城破的时候,和他一起殉国的。
各个总兵发现皇帝竟然不入城,而是在中军帐过夜,并且这都晚上了还召开军议,一时之间都很惊讶,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有紧急军情。
这天气该是有零度了,确实很冷。一般的军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闹着入城的。
他以前当然是见过崇祯皇帝的,此时再见,特别是皇帝还一身戎装,显得英武不凡,配上那些胜仗的传言,让他暗暗称奇之余,更是小心翼翼,当即奏道:“陛下亲自领兵南下平乱,扬州乡绅闻讯,皆是感激涕零,特意凑钱为陛下接风洗尘,为京营犒劳。不知陛下是否能在扬州停留一二,以便扬州乡绅聊表心意。”
崇祯皇帝没让他袖手旁观,只是听,而是把锦衣卫汇报上来的消息,就让史可法做记录。
因为他记得,就在史可法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段话:春季元旦之后,天气异常恶劣,有大风吹拔树木,积雪深厚数尺至人的腰部。
如今已经证实,北方确实严寒,前些日积雪到膝盖,而这两天的消息中,大雪还在继续,雪大的地方,估计到人的腰部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大风吹拔树木,这该是台风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