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债市雪崩(1 / 2)

00万两

虽然这个数字距离崇祯许诺的3000万两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也很吓人了。

要知道大明朝巅峰时一年总赋税也不过折银2000万两,然而市易所一个机构的利润就达到了00万两

而且这只是不到半年的利润。

如果全年营业,利润岂不是还要翻倍

至少在场的这些大股东是这么憧憬的。

但是不用多久,当整個债券市场雪崩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奢望,等到债券市场雪崩之后,市易所的交易就会断崖式下跌。

但是这个时候,这些股东是无法预见的。

所以此刻,包括代表内务府出席会议的马鸣騄,与会的所有股东都只有一个想法,圣上煤山悟道绝对属实,要不然怎可能弄出如今之市易所

煤山悟道之前,圣上筹集几十万两饷银都很费劲。

可是煤山悟道之后,圣上只是随便弄了个市易所,银子就跟流水似的流入内务府,更不要说皇家银号那边,那边是真的能把人吓死。

说吓死人那是夸张,但是把人吓着却是确有其事。

而且被吓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明朝的四位阁老、户部左侍郎张有誉以及户部右侍郎申绍芳等内阁以及六部的高官。

今天正好是年假结束之后的第一天上值。

史可法就把高弘图等三位阁老及张有誉、申绍芳这两个户部堂官叫到了他的值房,商量给京官补发欠薪的事情。

去年年底因为户部拿不出银子,只发了一半薪俸。

今年年初,各省起解终于送到,可以补发欠薪了。

于是史可法就把高弘图、张有誉几个召集到一起,想着商量出一个条陈,把积欠的京官薪俸以及年节礼都发放下去。

本来这是个挺让人高兴的事情。

但是当高弘图收到一个消息并且告诉其他人之后,参加这次内阁会议的所有高官突然间就没了好心情,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市易所去年半年居然盈利00万两

眼下整个大明的赋税也不过才1000万两啊

可是内务府那边只是一个市易所就盈利00万两

然后除了市易所之外,内务府还有兵工厂、铁器厂、织造厂等等。

所以去年这一年下来,马鸣騄主持的内务府到底挣下了多少银子

刚刚他们还在因为各省拖欠的100万两起解送到南京而感到万分的高兴,可这100万两跟市易所的1比,瞬间不香了。

“这真是让人不敢信啊。”高弘图幽幽说道,“圣上自从煤山悟道之后,赚银子怎么就这么容易发个债券就能募集6000万两,随手弄一个市易所一年竟也能盈利00万两,这银子真就是流水一般流入圣上的内务府啊”

史可法等高官也还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去年年初,圣上还在因为凑不齐区区50万两边镇饷银而发愁,可是一年时间不到,圣上的内帑银已经直逼一亿两

这还没有计算皇家银号中随时可以动用的银子,那边更多

受限于时代以及知识面,史可法他们自然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但崇祯所做的这些说穿了其实并没有什么稀奇,无非就是通过金融手段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拢起来然后收割韭菜。

这等手法在欧洲已经被那些国王大公玩得贼溜。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本金,就是通过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筹集的。

一个小小的荷兰,区区一百多万人口,都可以通过金融工具获得强大的资本力量,进而支撑起全世界疯狂殖民,大明就更不用说了。

大明朝本质上其实并不缺银子,缺少的只是让银子流动起来的工具。

而崇祯做的,就只是提供了一样足够令人信服并且具备足够升值空间的金融工具,让沉淀在民间地窖之中的银子流动起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懂这个的自然懂。

不懂这个的就想破头也不会懂,这就是降维打击。

金融经济,相对明末的这种小商品经济,那真就是降维打击。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金融繁荣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如果不能将这些聚拢起来的金融资本引向实业或者海外殖民,通过实业或者海外殖民产生更多的财富并且回馈给金融资本,这场虚假繁荣很快就会幻灭。

而且很快,大明朝新生的金融经济就要迎来一波严峻的风暴。

元宵节后,市易所的行情又火爆了两天。

不过正月十八那天,孙廷兰却忽然找到汪韬说道:“汪公,赶紧把你手头所有的债券全都卖掉,一两都不要留”

“这是为何”汪韬讶然问道。

“我看这火热的局面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快到头了。”孙廷兰小声说道,“汪公你不妨算一下总账,按现在的债券价格以及前后两次债券的总数,已经接近三亿两了”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聪明人在。

就说这个孙廷兰,不过是个小小的布商,也根本不懂流动性枯竭和金融炒作,但是架不住人家的嗅觉够敏锐。

“那又怎样三亿两而已。”

汪韬的想法却和其他的缙绅商贾差不多。

这也是多数人的普遍看法,大明不得有几十亿的足色银

所以,三亿两小意思而已,且还得涨呢,有的是银子赚

孙廷兰却摇头说:“总之我的感觉很不好,我反正是卖了,汪公你且看着办。”

说完,孙廷兰就叫来伙计,让他把自己手上的债券加价半成全部都挂了上去,结果挂了好半天才被别人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