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庙(1 / 2)

大叛贼 夜深 1790 字 8天前

“这就是上海”

船行经至上海,缓缓在十六铺码头靠岸,望着黄浦江边拔地而起的高楼,黄履庄有些不可思议。

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上海就大变模样,叶荣柏在上海干的非常不错,眼下的上海是三日一变,十日一大变,虽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商户的陆续进入,上海已越来越繁华。更重要的是,上海港口的建成,使得上海成为南北汇集,更连通四海的都剩

黄履庄是扬州人,扬州同样属于港口城市,在之前扬州的地位更在宁波之上。古就有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想而知扬州的繁华。

但自南下后,南京城的宏大和生机已让黄履庄感慨不已了,而如今他来到上海,见到这一座才新建不久的城市,更是令他惊愕异常。

“这就是上海,黄大人您看,这里就是十六铺码头,我们从这下船,沿道向北就是外滩,据这码头和外滩的名字还是皇爷给起的。”陪同黄履庄南下的郭孝霖手指着前方为他讲解道,郭孝霖是工部文思院的副使,从九品官职。

这次能随同黄履庄南下宁波,对于郭孝霖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黄履庄的官职并不高,仅仅只是六品主事,可是作为明算的状元,黄履庄在工部大也是个名人。

但这并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黄履庄虽然任职工部,实际上却自不受工部管辖,无论是上面的员外郎或者郎中,甚至连侍郎都管不到黄履庄,因为黄履庄所负责筹建的大明皇家研究所是由皇帝朱怡成直接任命,并交由工部尚书蒋瑾协助。这种安排,足以证明黄履庄这个主事不简单。

除此之外,还听黄履庄深得朱怡成信任,三番五次召他入宫觐见。所以当工部内部传出黄履庄要南下宁波,巡查设立在宁波的各工房时,陪黄履庄同行的差事就成了众人争夺的目标。要知道这在之前工部可是有先例的,当年邬思道就曾在工部任职,任职之间众人都对邬思道这个残废主笔不以为然,但仅有罗主事对他多有照顾,谁想到邬思道在工部呆了不久就被朱怡成一眼看中,随后扶摇直上,直接成了军机大臣。

如今,邬思道虽不像廖焕之那样位于文臣之首,但在所有人看来邬思道受朱怡成看重不在廖焕之之下。至于那位曾经关照过邬思道的罗主事,也因之前的关系步步高升,而今已被外放至宁波,升为宁波知府了。

可想而知,假如跟随黄履庄同行南下,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以朱怡成对黄履庄的重视,未来此人定会飞黄腾达,到那时一让道鸡犬升是自然的。郭孝霖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这是他的造化,更是无比的幸运。

自南京登船出发以来,郭孝霖鞍前马后主动讨好黄履庄,他虽是文思院的副使,但对于明算这些并不陌生,再加上还有一副巧手,精于工巧之物,倒是和黄履庄颇有共同语言,相处下来很是融洽。

从南京至宁波,走陆路路远不便,时间也长。由长江至上海再走杭州湾南下宁波是最为方便的。所以黄履庄等人先坐船到上海,在上海歇息两日后再换海船下宁波,这样一来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免除旅途劳累。

下了船后,叫了轿子,一行人朝着外滩而去。此次到上海仅是路过,何况黄履庄另有任务,所以并未有拜访上海各官员的安排。为登船方便,他们所住的地方是靠近外滩的鸿宾楼,这是一座新建不久的酒楼,主要供来往上海的豪商大贾,还有一些西洋的商人过境居住,开业不久就宾客如云,如今更是被称为上海第一楼。

上海是新建城市,相比内地的其余城市,其建筑结构稍有差异,许多建筑都吸取了一些西方建筑的特色,再加上大块砖石的运用,显得别有风格。

来到鸿宾楼,下了轿,抬头看着这占地颇广,气派雄伟的三层酒楼,黄履庄微微一愣,他没想到鸿宾楼居然如此气派,像这种地方,要是在以前别入住了,恐怕进都不敢进去。

入住鸿宾楼,当然不需要黄履庄自己掏银子,这次南下工部早就有安排。走进楼中,郭孝霖很快就办完了入住手续,黄履庄住的是上房,房间虽然不大,却清洁整齐,里面的设施和装饰也都是用了心的,显得非常精致。

南下宁波的大船是后日凌晨,所以黄履庄将再此住上两晚。在房间内稍稍休息了会儿,无所事事的黄履庄出了房,找到郭孝霖询问附近有无本可去之处,一开始郭孝霖误会了黄履庄的想法,随后才知道黄履庄是想找书铺转转,询问人后得知出了鸿宾楼向西南方向就是上海县,那边有文庙,文庙附近书铺较多。